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宗教 > ”布施”(图文)

”布施”(图文)

案例正文

我是一名自驾游爱好者,2014年春节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去了老挝,在琅勃拉邦旅游时,早上6点出门,看到了一群僧侣在化缘,小僧侣们十个八个一组,天没亮就穿梭在大街小巷,信徒们准备好米饭和点心之类的东西,给经过的僧侣一人一点,整个过程是都默默的进行,连招呼都不用打,其中看到有一队小僧侣,他们停下来念唱一段经文,虽然听不明白,但是感觉很神圣。当地的中国人告诉我,老挝的僧侣奉承的是小乘佛教,他们是不会煮东西的。吃的就是靠每天出来化缘,信徒非常虔诚,每天清晨6点就会带米饭和点心这类的食物在路边等候僧侣的到来。施者虔诚,受者坦然,这大概就是我那时的感觉了。在中国,我只有在电视上看到过和尚去化缘的,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和尚,除了衣服和头发以外,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吃的用的也都是很好的东西,哪里还需要什么布施啊。QQ截图20150928110214.png

分析点评

小张好奇的现象正是老挝僧侣的“布施”,布施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与人之义。与中国和尚长年在寺庙里不同,老挝僧侣每天早上都会走上街头接受人民的布施,布施的是一些食物,而非钱财。布施一般是布施者跪坐在地铺上,一手从自家准备的器皿中拿出米饭、糖果,投入和尚手里的银钵,一手侧举放在脸颊旁,如祈祷般,嘴里还喃喃有语。和尚接着走向下一个布施者,接受食物和布施者的叩拜。每个和尚经过,布施者重复着同一动作,和尚队伍不间断地流动着。整个布施过程双方没有任何语言的交流,和尚的脸上甚至没有表情。需要注意的是,布施的过程中,不要接触僧侣的身体,直接把食物放在他们的饭钵里,而且一定要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如果想要摄影,请注意保持距离,不能靠离僧人太近,更不能干扰布施过程。

中国的佛教与老挝的佛教根本的教义是相通的,都是教化众生向善,并使人增智。但是中国的大乘佛教和东南亚各国的小乘佛教在佛教教义具体的执行方面有区别。只有小乘佛教的僧人才化缘。而中国基本上都是大乘佛教,和尚讲究的是自力更生,基本上寺庙都有自己的田产,自给自足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僧人一天吃三顿,因为要做体力劳动。当然,如果出门在外,那化缘就在所难免了。

差异点
老挝中国
僧侣清晨布施僧侣没有布施
延伸阅读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佛教的布施法门面对今天的现实,怎么样才能发挥出它的积极意义呢?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佛教所说的"同体大悲",是从佛教人溺己溺的慈悲济世精神出发,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伸出自己的双手,或给予救济,或给予鼓励,或给予依止。整个布施的过程不应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觉,或者一种商人的交易心理。要感谢被帮助的人,正是因为他们,自己才有了一份机会。因为这样的机会,我们会得到一种布施的快乐,同时也会得到一种佛法的实践。

佛教说,"境由心转"。如果我们能够淡化我执的贪心,多做一些利益社会人群的事情。那么,我们所做的就是佛菩萨的行为,我们因此会生活得更加幸福。


跟大家分享一个有关“施”的小故事: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面前哭诉。

"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

"可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呀!"

"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

第一,和颜施,就是用微笑与别人相处;

第二,言施,就是要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温柔的话;

第三,心施,就是要敞开心扉,对别人诚恳;

第四,眼施,就是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

第五,身施,就是以行动去帮助别人;

第六,座施,就是乘船坐车时,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弱妇孺;

第七,房施,就是将自己有空下来的房子提供出来,供别人来休息。"

如果你有了这七种习惯,好运会随之而来的。


思考题

信息来源

标签: 虔诚布施

浏览: 评论: 收藏:0
”布施”(图文)
案例编号:2764
洲:亚洲 国家:老挝
分类:宗教
上传时间:2015-09-28 10:59:21
分享者:徐丽丽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