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佛教的布施法门面对今天的现实,怎么样才能发挥出它的积极意义呢?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佛教所说的"同体大悲",是从佛教人溺己溺的慈悲济世精神出发,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伸出自己的双手,或给予救济,或给予鼓励,或给予依止。整个布施的过程不应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觉,或者一种商人的交易心理。要感谢被帮助的人,正是因为他们,自己才有了一份机会。因为这样的机会,我们会得到一种布施的快乐,同时也会得到一种佛法的实践。
佛教说,"境由心转"。如果我们能够淡化我执的贪心,多做一些利益社会人群的事情。那么,我们所做的就是佛菩萨的行为,我们因此会生活得更加幸福。
跟大家分享一个有关“施”的小故事: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面前哭诉。
"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
"可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呀!"
"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
第一,和颜施,就是用微笑与别人相处;
第二,言施,就是要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温柔的话;
第三,心施,就是要敞开心扉,对别人诚恳;
第四,眼施,就是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
第五,身施,就是以行动去帮助别人;
第六,座施,就是乘船坐车时,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弱妇孺;
第七,房施,就是将自己有空下来的房子提供出来,供别人来休息。"
如果你有了这七种习惯,好运会随之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