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教育 > 中日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

中日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

案例正文

日本研究生教育主要采用课程教育方式进行,讲座制度是落实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通过教授开设讲座,对研究生进行教育,讲座主要由教授与助教配合实施;课程内容设置除了专业理论知识外,重点突出科研内容,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研究生在教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工作,突出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走向岗位后能够直接产生经济价值。

中国研究生课程学习也重视专业理论与科研并重,但中国研究生课程设置明显存在重理论轻科研现象。课程设置不仅包括研究生学位课程学习,还包括相关的政治、英语等必修课程学习,尤其是基础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较大,约占研究生总课时的四分之一,加之学位英语的学习,占据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导致学生后劲不足,知识面不广,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科研。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导致中国研究生教育明显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日本研究生培养的目标相对较高,研究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研究生必须要参与产学研合作研究。在教授指导下,在学校或者深入到一线企业,进行科学研究,在参与科研过程中要取得实质性研究成果。日本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培养出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强的高端人才,研究生必须要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直接应用于实践,能够直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目标目标取向较为传统,大多定位为教学类人才培养与高层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这种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我国研究生的毕业取向较为狭窄,一般是到高校参与教学,或者到研究院参与科研。这种狭隘的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严重影响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创新与国际接轨。

日本研究生人才质量管理体系较为科学,研究生质量不仅由研究生院进行质量把关,还有官方、民间等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目前中国研究生人才质量管理主要是官方管理模式,由政府部门负责管理,由官方进行资质审查,授予大学或者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资格,再通过研究生授权学校进行学位授予。同时建立起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加以规范,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研究生评估制度进行学位授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有效实施了研究生质量管理,但是单一管理主体的质量管理模式,不利于实施科学的研究生质量管理,这种管理既不全面,也不科学,在执行中缺乏有效的执行力。

分析点评

目前我国研究生实行严进宽出的管理理念,研究生入学资质考查非常严格,但是对研究生学位的授予则相对宽松,迫切需要我们借鉴研究生教育先进国家的做法,引入研究生淘汰制度与多元管理主体。“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则是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核心问题”。

案例来源:沈炫吟.中日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与思考[J].高教学刊,2015,13:3-4.

差异点
日本中国
官民协力官方主导
理论、科研并重重理论轻科研

信息来源

浏览: 评论: 收藏:0
中日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
案例编号:2494
洲:亚洲 国家:日本
分类:教育
上传时间:2015-09-26 18:13:57
分享者:邓军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