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靖国神社问题背后的中日历史认识差异

靖国神社问题背后的中日历史认识差异

案例正文

对于近代饱受列强凌辱的中国人民来说,侵略与反侵略、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区别是非常清楚的。但在日本,像安倍那样认为“侵略概念没有定论”,或不愿意承认日本对外侵略、殖民统治历史的看法仍有市场。日本右翼分子仍然鼓吹日本侵华战争是正义性质的,为了更好地建立大东亚文化圈。二是关于东京审判的正当性。包括安倍在内的一些日本人诡辩称军事法庭判决的战犯“在国内法上不是罪犯”。三是关于甲级战犯的战争责任。由带领国家、煽动国民走上错误战争道路的部分日本领导者承担战争责任,是《波茨坦公告》及东京审判所遵循的精神,但不少日本人则认为进行战争的是国家,责任应由国家来承担,甚至认为那些被判刑的战犯是代全体日本国民“受过”、是值得同情的。

分析点评

首先是日本在战后并没有对战争进行彻底的总结和反省,近代以来形成的战争观、国家观、历史观仍有很大影响。因此,部分人对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区分认识模糊,认为战争只有“胜利的战争”和“失败的战争”之分。甚至仍有人认为,日本发动对亚洲的侵略战争是为了“解放”亚洲,战犯受到惩罚只是因为日本战败而已,“如果日本战胜了,那些甲级战犯就都是英雄”。其次,部分日本人对战争的真相并不了解,难以理解受害国人民的痛苦经历。如果中国讲历史担心影响中日政治关系,而日本认为中国讲历史是为“打历史牌”获得外交优势,中日间的相互理解就永远无法实现。事实上,日本战后一直批评美国投下原子弹,每年在广岛、长崎举行和平纪念活动,并有首相、国会议长等出席,也没有影响日美关系。中日在历史认识的沟通上也应该有更加理性、认真、积极的努力,这需要中国方面做出努力,更需要日本方面有敢于正视历史的勇气。

案例来源:[1]胡继平.正视靖国神社问题背后的中日历史认识差异[J].现代国际关系,2014,01:8-9.

差异点
日本中国
战争观、历史认识

信息来源

浏览: 评论: 收藏:0
靖国神社问题背后的中日历史认识差异
案例编号:2363
洲:亚洲 国家:日本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5-09-24 11:47:18
分享者:邓军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