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点评:
首先是日本在战后并没有对战争进行彻底的总结和反省,近代以来形成的战争观、国家观、历史观仍有很大影响。因此,部分人对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区分认识模糊,认为战争只有“胜利的战争”和“失败的战争”之分。甚至仍有人认为,日本发动对亚洲的侵略战争是为了“解放”亚洲,战犯受到惩罚只是因为日本战败而已,“如果日本战胜了,那些甲级战犯就都是英雄”。其次,部分日本人对战争的真相并不了解,难以理解受害国人民的痛苦经历。如果中国讲历史担心影响中日政治关系,而日本认为中国讲历史是为“打历史牌”获得外交优势,中日间的相互理解就永远无法实现。事实上,日本战后一直批评美国投下原子弹,每年在广岛、长崎举行和平纪念活动,并有首相、国会议长等出席,也没有影响日美关系。中日在历史认识的沟通上也应该有更加理性、认真、积极的努力,这需要中国方面做出努力,更需要日本方面有敢于正视历史的勇气。
案例来源:[1]胡继平. 正视靖国神社问题背后的中日历史认识差异[J]. 现代国际关系,2014,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