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街上和服商店很多,既有面料,也有做好的衣服,还有专门为小孩“七五三”准备的整套和服(包括木屐)装在盒里。和服商店的售货员也穿着和服。综合商场中也摆着许多静态模特,而且一些欧洲人外形的模特身上也罩上了和服。照相馆的橱窗内,更是在摆着西式白色婚纱的同时,也摆着新郎、新娘穿和服的婚纱照。你可以深深的感受到这决不是表面的继承的问题。就连在岚山的旅游区,很多拉人力车的日本青年人都穿着他们的传统服装,并且挽着相扑头式的后发髻。这决不是只是为了增添旅游特色,抑或是为了招揽生意。在北野天满宫,那些站立看守殿门或从事卖香等属于服务性质的工作人员,都穿着黑、白或灰色的和服,这与我们寺庙里的僧人似乎是出于同一个目的。在中国服装史中,有相对于少数民族的汉族服装,有相对于其他朝代的汉代服装,单纯称汉服,从语义和款式上都显得概念不清,或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再说中国服装史上最灿烂的是唐代服饰;而明代服饰又是集唐宋服饰之长而成为汉族服装制度蓝本的。所以中国确实还没有一种为当今人民所普遍认可并喜欢的国服。汉族也没有像55个少数民族一样拥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形象。
七、中日服饰成型期大约相差了两千六百余年。所以中国相比日本要保留传统服饰就更加困难,因为中国的服饰成型太久远,一路流传下来变化也太多;而日本服饰经过的时间短,变化也很小。亨廷顿在说到本土化问题时原引一个日本知识分子的话说:“日本在历史上经历了这样一种循环:引进外来文化,通过提纯而使那些文化‘本土化’,然后是引进的和有创造性的推动力被耗竭,从而导致了不可避免的动乱,最终再向外部世界开放。”这句话说得非常透彻。和服不正是在中国唐代服式基础上演化来的吗?但是真正的唐装并没有在中国流传下来,和服却在日本被人们穿到21世纪,而且仍然神圣。
案例来源:[1]李萍.中日在保留传统服装方面的差异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07:37-40.
日本 | 中国 |
年代、种类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