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著名球星詹姆斯主演的耐克广告片“恐惧斗室”从2004年11月底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各省市电视台相继播出。在国内播出之后即引起轩然大波。于当年12月被国家广电总局。叫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位篮球运动员进入一个五层高的建筑,逐层挑战对手,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2004年全国各省市电视台播出的,名为《恐惧斗室》的最新Nike篮球鞋广告片,男主角是NBA巨星———勒布朗·詹姆斯。不过,沈阳市民侯先生看过这个广告后很不舒服:“为什么他击败的对手大都与中国人很相像……”
在广告中,詹姆斯需在5层楼中与5个对手进行篮球大战。
第一个场景:詹姆斯走到一楼大厅内。这里有一个擂台,台阶旁还立着两个石狮子。突然从空中落下一位中国人模样的老者,身穿长袍。两个人随后开始“争斗”。突然,詹姆斯做出一个杂耍般的动作,从背后将篮球扔出,经柱子反弹将老者击倒,后跃起上篮得分。
第二个画面:詹姆斯来到二层。这里到处飘着美钞和身穿中国服饰的妇女。漂浮的女子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极其相似。这些女子暧昧地向主人公展开双臂。不过,随着詹姆斯扣碎了篮板,“飞天形象”随之粉碎。
在名为“自鸣得意”的第四单元,篮板旁出现了两条中国龙的形象,二龙吐出烟雾和阻碍詹姆斯的妖怪。不过,詹姆斯几个动作晃过所有障碍,投篮得分。
其他两个场景没有“中国元素”出现。
为新产品做电视广告本来是件十分常见的事情,但许多观众看过这则广告片后,却感到心里很不舒服。
市民侯先生表示:“23日晚上我看完了整个广告,看到出现的中国人都被击败了,还有中国的图腾龙的形象。我觉得这有损中国人形象,说明中国人无能……广告中把飞天形象和美元放在一起,玷污了中国文化,甚至是侮辱了中国人。”
看过广告的王先生也觉得:“广告本身很有创意,但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争斗’中‘中国人’毫无还手之力,龙的形象被击败,让人觉得耐克公司没有尊重中国人,更是对中华民族象征的一种侮辱。
辽宁社会科学院李志国助理研究员表示说:“观众的争议主要源于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广告中出现的中国人形象,不能说就是故意的行为,也许是想更贴近中国受众。
李志国表示,广告中略带些文化歧视。这则广告通过美国文化表现主题,并战胜了中国“文化”,年轻人在看过后,很容易被战胜过程所吸引,并逐渐接受,然后愿意购买其产品。
播放此广告的电视台一位业务经理表示,在5个画面中只有两个是中国人形象,且都是动画合成,“应该不存在侮辱中国人的意思。”她表示,广告播出并不违反《广告法》。
“耐克”广告片中多个“中国形象”被击败观众看后感到不舒服
耐克“恐惧斗室”广告只是近几年一系列“问题广告”中的一个。2003年12月的“中国狮”向日本丰田轿车敬礼的“丰田霸道”广告和2004年9月的立邦漆“盘龙滑落”广告,都因其带有“侮辱性”色彩而引起轩然大渡。跨国公司“侮辱性广告”事件为何近来屡屡发生?事实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因广告引起争议是常有的事情。
其实商家的本意也并不想伤害消费者,但是在不经意间表现出的文化上的差异,产生了不好的结果。耐克广告事件根本原因是文化上的冲突。
在很多中国观众眼中,广告片中的“中国老者”、“飞天”、“龙”都应被视为“中国元素”,他们是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而在片中他们却成了男主角詹姆斯走向成功的障碍,而最终被一一打败。这样的情节很容易使中国观众认为“中国元素”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庄重性,并且被歧视甚至亵渎。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