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语言文字 > 猴哥,猴哥!

猴哥,猴哥!

案例正文

人类是由类人猿演变进化而来的,人类的许多习气都与猿猴密不可分,所以总是对猴子有更多亲近感,但是关于猴子的成语大多是贬义的。

在中国,神医华佗因受动物运动之启发,首创“五禽戏”,其中就有模仿猴子动作的套路。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将猴子的形象描绘的深入人心,齐天大圣孙悟空能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那双火眼金睛闪烁光芒,手执金砸棒还要搔耳抓腮。中文中关于猴子的成语负面的含义居多,比如:树倒猢狲散、尖嘴猴腮、猴年马月等。

在越南,猴子可爱灵活的样子很受人们喜爱。农村的人们训练它来采摘椰子,在城市里却是马戏团最著名的演员。胡志明市芹耶县建有一个小岛(称为猴岛)养着几百只猴子供人观赏或研究。猴子被视为代表乐观精神的动物,但非常调皮,所以常被用来形容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孩。当提及一个容貌丑陋的小孩是也常说:“你的脸像猴子一样”。在越文的词库里,带有“猴”字的词语几乎都是贬义的。比如:形容没有什么叫“干猴”、做无谓的事情被称作“做猴动作”。

中越关于“猴”的成语

中越关于“猴”的成语.png

分析点评

猴子这种动物在两国文化中颇受喜爱是源于猴子好动,调皮的形象。根据其好动且聪明的特性,人们创造出聪慧活泼的猴的艺术形象,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属《西游记》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了。但猴子也会给人聪明总被聪明误的感觉。因此,我们的祖先为猴而创造的词语褒贬皆有,即结合了猴的不同特点,显示了猴的各种特性,又表现出不同的寓意,耐人寻味。

案例叙述和分析来源:陈志明.十二生肖动物的汉越成语及其文化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1.

差异点
越南中国
越南人利用猴子采摘、表演,猴子是乐观调皮的代表中国文化中赋予猴子更多的内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游记》

信息来源

浏览: 评论: 收藏:0
猴哥,猴哥!
案例编号:2192
洲:亚洲 国家:越南
分类:语言文字
上传时间:2015-09-22 19:38:29
分享者:余雯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