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正文:
人类是由类人猿演变进化而来的,人类的许多习气都与猿猴密不可分,所以总是对猴子有更多亲近感,但是关于猴子的成语大多是贬义的。
在中国,神医华佗因受动物运动之启发,首创“五禽戏”,其中就有模仿猴子动作的套路。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将猴子的形象描绘的深入人心,齐天大圣孙悟空能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那双火眼金睛闪烁光芒,手执金砸棒还要搔耳抓腮。中文中关于猴子的成语负面的含义居多,比如:树倒猢狲散、尖嘴猴腮、猴年马月等。
在越南,猴子可爱灵活的样子很受人们喜爱。农村的人们训练它来采摘椰子,在城市里却是马戏团最著名的演员。胡志明市芹耶县建有一个小岛(称为猴岛)养着几百只猴子供人观赏或研究。猴子被视为代表乐观精神的动物,但非常调皮,所以常被用来形容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孩。当提及一个容貌丑陋的小孩是也常说:“你的脸像猴子一样”。在越文的词库里,带有“猴”字的词语几乎都是贬义的。比如:形容没有什么叫“干猴”、做无谓的事情被称作“做猴动作”。
中越关于“猴”的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