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许多大学生自理能力比较差,比如我的很多同学在上大学之前,都不会洗衣和做饭。他们中似乎有很多人对自己的人生目标都比较模糊,把自己的未来大部分依赖于父母。团队意识不强,喜欢独立完成任务。上课上洗手间需要得到老师的许可,不上课要写请假条,并写明诸如事假或病假的原因。他们当中有许多非常严肃的对待学校教育,但却更多的关注分数,而不太注重技能的获得,对老师很敬畏,记忆性知识掌握得好,实际操作和创造性却比较弱。很少有同学喜欢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和回答问题,一般不会直接向老师发问,维护教师的面子和尊严。
而我觉得美国大学生在许多方面更成熟,自理能力较强,对自己的工作挑战和压力都比较明晓,很容易形成团队工作。我们通常被认为是成人了,可以自己决定并负责自己的行为,上课上洗手间不需要得到老师的许可,不上课不用写请假条等。我们也会比较严肃地对待学校教育,同时也注意从课外获得更多技能。学生并不害怕老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比较强。在课堂上有问题会随时和老师讨论,甚至辩论,不会太考虑到维护老师的面子。
在美国的学校中,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会学习,文凭能够提高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中国则主张谦虚是一种美德,只有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才会回答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会做事,文凭能使个体进入更高社会地位的群体。美国是个体主义指数较高的国家,家庭教育重视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人们在成年之后倾向于只照顾自己及其家庭核心成员,直言不讳是为人诚实的表现,过失会导致负罪感及丧失自尊。而在中国这样个体指数较低的国家,强调对群体的忠诚和群体的和谐,孩子们学会从“我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过失会导致自己和群体蒙羞或丢面子,因为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融入到强大而紧密的内群体关系之中。
美国 | 中国 |
个体独立意识强 | 个体独立意识弱 |
信息来源
标签: 独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