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国人),B(匈牙利人),C(中国人)
A和C都是中国人,两人是老朋友,C在台中一所学校教书,职位是教授;B是一位匈牙利人,职位也是教授。
一天,A和B正在台中的一个咖啡馆谈事情,C碰巧遇见了他们,简单的寒暄之后邀请A去他家吃饭,便有了以下对话:
C:晚上到我那儿去吃饭。
A:对不起,我还有约。
C:不行,一定要来!
A:好吧!到时候再说。
C:一定来,再见!
A和C办完事情以后,到了吃晚饭的时候,A和B就去不去C家吃饭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如下:
A:我要回去了!
B:哎!你刚才不是和某教授约好了的吗?要到他家去啊!
A:哪有这回事?
B:他一定把饭煮好了等你。
A:他不会的……
关于中国人请客吃饭只是随口一说还是真心实意的邀请的问题,经常让外国人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甚至有时会感觉中国人虚伪、不真诚。其实这与外国人不清楚中国人喜欢含蓄、客套的表达习惯有关。 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要想保持融洽、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讲礼貌,久而久之形成注重尊重他人、讲究礼数、给面人留面子等传统;但是外国人尤其是欧美人往往直截了当地表达个人观点,这也恰恰是他们尊重个人的表现。 好久不见的老朋友巧遇,他有事在忙,不能打扰太久,只能简单寒暄,并以“改天请你吃饭/晚上到我那儿吃饭去”等客套的礼数结束谈话,算是跟好久不见的老朋友打过招呼了;而且因为是巧遇,没有什么准备,没有实物可以表示,这时的“请吃饭”之类的客套可以使双方都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感。因此,此处的“请吃饭”只是客套、礼貌,而非真正要请人吃饭。如果是真请吃饭的话,对话双方会商定吃饭时间、地点、人数等等。 不同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容易造成交际中的误解,A可以向C解释中国人如此表达的由来和用意,以化解尴尬。
匈牙利 | 中国 |
西方人重视个人权益,更喜欢干脆、直接的表达方式 | 中国人好客气、客套、爱面子,表达方式较婉转,喜欢营造表面上的熟络关系 |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210168.html?fr=iks&word=%D6%D0%B9%FA%C8%CB%B0%AE%C8%C6%CD%E4%D7%D3%B5%C4%C0%FD%D7%D3&ie=gbk
信息来源
网络转载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210168.htmlfr=iks&word=%D6%D0%B9%FA%C8%CB%B0%AE%C8%C6%CD%E4%D7%D3%B5%C4%C0%FD%D7%D3&ie=g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