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今年去斐济旅游,有幸观看到斐济部落不同于中国古代的成人礼。比如斐济部落,维兜兜族少女举行成年礼,要遭受蚂蚁啃咬之苦。这代表,当地人希望她们能够承受的住痛苦,同时也要像蚂蚁一样团结。而提库纳族少女在成人礼上要剪去全部头发只在头顶留一小撮头发,此举是为了表示传宗接代,而那撮头发是和祖先联系的一个桥梁。同时,边上会有族人打鼓,吟唱。然后有专人拿针穿过少女的耳朵留下耳洞,而且为了防止小婴儿将来不能安然度过成人礼,父母们也可以让孩子们提前穿耳洞,以表示父母对孩子们以后美好幸福生活的祝愿。
成人礼并不是斐济文化独有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多彩的成人礼习俗。据说根据人类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原始民族都有成年仪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孩童到成年是第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转折点,不同的国家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来纪念这一特殊的时候,因而成人礼的习俗具有鲜明的文化印记。 中国古代也十分注重成人礼,因为它承认了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我国汉族历史上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筓(jī)礼。《仪礼·士冠礼》中称:士阶层的冠礼是由主持仪式者给冠者戴三次帽子,分别叫做“缁布冠”、“皮弁(biàn)”和“爵弁”,象征冠者从此有了治人的权利、服兵役的义务和参加祭祀活动的资格。女子的筓礼则由女性家长为其改变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再插上簪子(即筓),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
中国少数民族成人礼五花八门
漆齿和文身
漆齿是傣族、布朗族等成人礼的组成部分。漆齿,实为染齿,不染者不能公开参加社交活动。染齿前,需先吃些酸性水果,或用酸汁涂抹一遍牙齿,再点一束松明,让松脂滴在瓦块或木片上,再将黑烟熏齿,连染数日,直至将雪白的牙齿染成墨黑之色。与此不同,布农族的孩子长到十五、六岁时,要拔掉两颗门牙。
文身和绣脚是傣族、布朗族男子的成人礼,指在身上、腿上刺纹。民间有谚语说:“蛙腿尚有花纹,男人之腿怎可没有花纹。”男性以文身为荣,身上不刺纹者,人格低下,不如水中青蛙,会被姑娘们视为懦夫,很难得到女性爱慕,只能孤独终生。文身一般在十四五岁时举行。刺纹时,受刺者需服用一些带有麻醉性质的药物,文身师用墨在肌肤上绘出图案轮廓,以针蘸上颜料扎入皮肤,让颜料残留于皮肤内,形成永不消退的纹痕。
换裙和换裤
摩梭族、纳西族、普米族、彝族等都通过更换服饰象征成年,女的换裙,男的换裤,换过之后,方可谈情说爱。
摩梭族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民间传说,古时天神向地球上所有生物赐寿,人只能活13年,而狗却能活60年。后来,人与狗换寿,13岁成了人的成年标志。成年礼仪式一律在农历大年初一凌晨举行。行礼时,男孩站在正房左边“男柱”下,女孩站在右边“女柱”下,一只脚踩着猪膘肉,一只脚踩着粮袋,象征终生吃用不尽。女孩由阿妈为其穿上漂亮的金边衣、百榴裙,扎上红腰带,盘缠发辫,佩上彩色项链、耳环、手镯等饰物。男孩由舅舅为其穿戴簇新男装,扎上腰带,佩上腰刀。纳西族、普米族的成人礼与此相似。
四川凉山彝族少女的换裙礼称为“沙拉洛”,意即换童裙。彝族妇女把换童裙和出嫁视作女性一生非同小可的两件大事,换童裙一般由母亲或长辈妇女主持,并只请女亲戚、女友和老年妇女参加。换童裙仪式有3个方面的内容:改变发式、改变裙式和穿戴耳饰。
宰牛唱诗
基诺族男孩长到十五六岁,便由其家长秘密操办十分隆重的成人礼。届时,需购买一头牛,在寨内公开剖牛,以祭祀祖先。祭毕,将牛肉按村内老幼人头分派,受礼者的份肉用芭蕉叶包好摆在桌子上。准备工作做好以后,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把受礼的男孩抓来,让其恭立桌前参加仪式。仪式请村社长老主持,长老带领大家唱史诗,内容有基诺族传统的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生产方法与技巧等,同时还包括婚姻恋爱和家庭生活的有关规矩,用说唱形式对青年人进行多方面的常识教育。仪式结束后,父母向儿子赠送一套劳动工具和更换一套服饰。
度戒
瑶族男孩长到十五六岁,即要举行“度戒”成人礼,接受诸如“上刀山”、“过火炼”、“睡阴床”、“跳云台”等近十种危险考验。现在度戒仪式简化,以跳云台为重要内容。云台是将4根4米多长的木柱摆成正方形,一边扎以横木作梯。受戒者在师公的带领下登上云台,等师公念完戒词,受戒者发誓不杀人放火、不偷盗抢掠、不奸女拐妇、不虐待父母、不陷害好人等,誓毕,将火掷进一个水碗令其熄灭,暗示受戒者如有不轨,其命运便如此火。然后,受戒者团身抱膝,从台上勇敢地翻至云台下那张铺有稻草的藤网,刚落下,下边的人就拉起藤网一齐用力旋转。此时四周欢呼雀起,赞扬孩子的勇敢无畏,祝贺又一个瑶山汉子走入了社会。
细数各国成人礼
http://news.163.com/11/0505/10/739JHIMU00014AED.html
信息来源
http://www.lotour.com/snapshot/2007-4-5/snapshot_61302.shtml标签: 成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