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宗教 > 出家乃必修课(图文)

出家乃必修课(图文)

案例正文

小王老师来到缅甸之后,认识了很多缅甸小孩子,他们也告诉了小王老师很多缅甸学校的有意思的故事。在蓉蓉上小学、中学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班里就会有一个男生穿袈裟去上课,这个穿袈裟上课的学生就会在学校得到特殊的待遇——在班级里面坐的位置会是班级最前排的中间,每个老师上课之前,他都坐在讲台上,接受老师的叩拜,不同的老师会轮流每天给这个学生带午餐便当……每个男生穿袈裟的时间都不会太长,大约都在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蓉蓉还回想说,他身边认识的信仰佛教的男生,都会在十年级毕业之前穿这么一次袈裟。

泼水节假期,是缅甸学校最长的假期。假期结束之后,来班级上课的学生,很多学生都剃了光头,有女生有男生,这件事情让小王老师感到很奇怪,问了学生才知道,他们用泼水节的假期,出家去做和尚了。于此同时,在宿舍的四周也出现了些剃了光头的熟悉的面孔,问为什么剃光头,他们很兴奋地告诉小王说,他们“出家”了一周。

分析点评

在缅甸,佛教为国教,缅甸人信佛的人有很多,所以在佛教的影响下,也就有了每个青少年时期的男孩最少得出家一次的习俗,把出家作为男孩正式的成人礼,这样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还俗以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力。出家的年龄一般在10岁上下,出家时间,在以前最短为一年,已缩短为7天。也可以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为僧。出家手续十分简便,所以很多人不止一次出家,有时候就利用节假日出家那么一两周,以此庆祝节假日,也通过亲身去聆听佛祖的箴言、亲自侍奉佛祖来体现他们对佛祖的尊敬。

这种现象源自于缅甸的佛教传统,信奉佛教使得他们愿意将自己的一段时间拿出来侍奉佛祖。而这种行为在成年人心中是非常忘我,非常虔诚的一种表现——也因为这些“成年人”自己亲身经历过,所以便更能理解这其中的内涵。而在中国却没有这种情况。虽说中国也有佛教,但是终归没有那么普及。

差异点
缅甸中国
男子出家是必修课没有必须要经历的仪式或过程
延伸阅读

 在缅甸,送孩子出家像节日一样隆重。事关信仰,仪式搞得非常隆重,要遍请亲朋好友,摆上数天的宴席。如果是一般的家庭,往往是一个村子有适龄孩子的人家,共同筹资举行盛大的仪式,吹吹打打送孩子出家,参加仪式的人穿着如同唱戏一般,还有一些轿、扇、伞一类的道具,十分热闹。他们往往会到离家较近、较有名气的一家寺庙进行礼佛活动,如果家境较好,送孩子到仰光大金塔进行礼佛,当然是最大的功德。有游客在大金塔下游览,看到人们围绕着佛塔做各种佛教活动,一队打着佛教旗帜身着盛装的队伍开始鱼贯而入,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姑娘走在队伍的前面,围着大金塔顺时针行进行,经过询问,正是在给孩子们举行成人礼——剃度出家的仪式。

1.jpg2.jpg


思考题

信息来源

http://bodhi.takungpao.com/ptls/wenhua/2013-11/2058338.html

标签: 成人礼出家

浏览: 评论: 收藏:0
出家乃必修课(图文)
案例编号:4548
洲:亚洲 国家:缅甸
分类:宗教
上传时间:2015-10-31 21:04:09
分享者:马翠华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