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小王到当地一位朋友佛理昂家中作客时,正值佛里昂喜获爱女不久。小王见到了新生的小孩十分欣喜,并且他发现,小女孩的脖子上有一串小小的白色珠子串起的挂链。小王感到疑惑,询问主人这是否与中国的护身符同样的意义。佛理昂告诉小王,这是哥伦比亚的习俗,女孩从小开始佩戴白色珠子串起来的挂链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累加,有些成年的妇女甚至挂链有100多条。
哥伦比亚城市居民衣着已经基本欧化,他们在正式社交场合穿西装,打领带。但在小城市只须穿衬衫、长裤,打领带即可。哥伦比亚瓜姆比亚诺部族在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服饰男女基本相同,头戴灰色礼帽,身披蓝色半篷,脚蹬靴子,唯一不同的就是妇女佩戴由金属片组成的项链,项链的多少是妇女贫富的标志。女孩从小就开始佩戴用白色珠子串起来的挂链,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增加。有的成年妇女的挂链有100多条。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服饰历史悠久,各个时期均有其独特的富有标志性的服饰文化。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现代以来人们的服饰有着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人们穿着趋于全球化。
哥伦比亚 | 中国 |
哥伦比亚女孩从小就开始佩戴用白色珠子串起来的挂链,随年龄增长而累加 | 中国小孩穿着以舒适为主,没有过多装饰 |
古代龙袍的穿戴
龙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色的袍遂为王室专用之服,自此历代沿袭为制度 。960年 ,赵匡胤“黄袍加身”,兵变称帝,于是龙袍别称黄袍。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 。龙数一般为9条 :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龙袍还绣“水脚”( 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山河统一。
清代对龙袍的穿戴有严格规定:一般龙袍之外需套衮服,头戴吉服冠,胸前挂朝珠,腰系吉服带,脚蹬皂靴。我们从咸丰四年《穿戴档》可以窥见清代皇帝在不同场合及不同时辰所穿服装的不同。
首先,三大节及大祀等重大场合要穿朝服,但在大典及祭祀过后,在卯正三刻要换下朝袍,穿龙袍。很显然,龙袍是仅次于朝服的皇帝服装。
其次,清代祭祀分大祀、中祀和群祀,皇帝所穿龙袍,除清《会典》规定的明黄色外,一些中祀及坤宁宫还愿等场合,穿蓝色龙袍。由此可见,皇帝在不同的活动场所,穿用龙袍的颜色也是不同的。
再有,龙袍外套龙褂或各种皮质的黄面褂、腰系三块瓦带或束金镶各种宝石的线钮带等,都与清《会典》规定有出入。
冬季龙袍外穿皮褂或龙褂,其他季节龙袍外穿衮服。“皇帝吉服带,色用明黄,镂金版四,方圆随所御….””也就是四块瓦吉服带。但在实际使用中,三块瓦及线带更加常见。而龙袍的装饰,则是随着典礼和祭祀活动的不同,佩挂不同质地的朝珠
哥伦比亚传统服饰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