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不用一直“对不起”

不用一直“对不起”

案例正文

小坤是北海一家酒吧的服务生,这天酒吧里来了几个德国的客人。小坤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外国人来酒吧消费,有些紧张,一不小心将酒水撒到了其中一位的西装上。小坤紧张得连连道歉。

“对不起,对不起。”

“哦,没关系。”其中一个外国人摆摆手。

“真的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真的没关系,擦擦就好了。”

“太不好意思了,请您一定要原谅我!”

“没关系......”德国客人表示很无奈,自己都说了这么多遍的没关系了,为什么这位中国服务生还要一直缠着他道歉呢?

分析点评

道歉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有其独特的规律。对于中国人来讲,上级或年长者冒犯了下级或者晚辈,他们无需道歉,这是“权威”的标志。而在西方文化中,社会结构是平等取向。不论是上级还是下级,只要冒犯了别人,就应该道歉。另外,中国人表示歉意是否诚恳似乎取决于道歉话的多少,可是朴实和追求效率的德国人会感觉“对不起”听多了反而觉得不诚恳。就如案例中的德国人听到中国人反复道歉,这个德国人反而有点局促不安了。所以在与德国人交往的时候,不需要将中国人的客套照搬过去,而是点到为止,话不在多,意到即可。

差异点
德国中国
中德不同的社会规范 中德不同的社会规范
延伸阅读

http://wenku.baidu.com/view/f6c16b8c71fe910ef12df8bd.html?from=search

选自董悦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德中德语境差异》


思考题

信息来源

网络

标签: 道歉权威平等

浏览: 评论: 收藏:0
不用一直“对不起”
案例编号:5583
洲:欧洲 国家:德国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5-11-07 14:56:02
分享者:李林平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