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不准有后置定语。在德语中,若干个定语围绕同一中心词前后排列,习以为常。但在汉语中,一个中心词之前,通常只容许有一、两个。至多三个用“的”字组合的定语,否则句子便很臃肿。特别是口语中,一般只用一次“的”,用两次就已让人感到别扭。
总之,汉语忌讳堆砌定语。德译汉时,特别是名词体文章,中国学生最容易犯套用德语句子结构,过多出现“的”字定语的错误。
每种语言都是一套符号系统,这是所有语言的共性,各种符号系统的性质又不尽相同,所以每种语言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差异。 汉语是一个严格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和逻辑事理排列起来的直线性符号系统,各式定语、无论修饰性的还是限定性的,也无论介词短语作定语,还是整个句子作定语,一律依次排列在中心词前面。而德国属于非直线性符号系统,句子的框型结构,加之句中语义决定项总是趋于句末,使人很难依照顺序来把握全句意思。
德国 | 中国 |
若干个定语围绕同一中心词前后排列 | 汉语中不准有后置定语 |
信息来源
《浅谈汉语和德语的根本不同之处》----张世广 选自《德汉语言对比研究》 刘越莲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