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在美国完成学业就留在美国工作,现在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于是他开始参考国内外的征婚简历来制作自己的简历。他发现中英文征婚广告均由“征婚者自我介绍” 、“对配偶的要求”、“陈述期望建立的关系”、“提供联系方式”四部分组成。中文文本的自我介绍阶段,征婚者陈述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工作性质或岗位”、“学历”、“年龄”、“身高”、“相貌”、“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和“个人性情或特质”;择偶条件的描述阶段则提到“性别”、“学历”、“相貌”、“性情或特质”和“婚姻状况”等信息。相对中文广告文本,英文的自我介绍包含的信息有“性别”、“年龄”、“兴趣爱好”以及“婚姻状况”,择偶条件只提到“共同的兴趣爱好”。另外,在“陈述期望建立的关系”阶段,中英两种文本也表现出不尽相同的特征:中文广告中征婚者寻求理想的伴侣与之“携手人生之路”,英文广告中则是“for lasting romance and relationship”,英文中特别提到的“lasting romance”(持久的浪漫)。他觉得传统的思想里,浪漫不可能是持久的,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
程坚,方慧.从中英婚介广告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9(9)
激情浪漫还是平淡长久,反应了两种对生活的不同追求和向往。此案例表明美国征婚者期待与他的另一半建立一种共享人生的浪漫的关系,然而这一层在中国征婚者中是缺省的或少有的。因为中国婚姻家庭更强调夫妻双方同甘共苦,家庭关系长久和谐。因此,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的中国人,更多的是追求关系的长久,而不太注重生活情调和享受。
美国 | 中国 |
婚姻要浪漫 | 婚姻要长久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