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语言文字 > 唐诗与和歌的审美比较

唐诗与和歌的审美比较

案例正文

和歌在形式上多精炼短小,以短歌居多,大多由五句组成。大和民族崇尚佛教禅宗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一种对大自然变化敏感而细腻的心理。因此,在和歌中,对于四季的变化常带有一种无奈的感伤。唐诗之美,不仅在于其动人的音乐美,还在于其自然流转的气质、纵笔挥洒的神韵以及那幽美融契的意境二中国古代诗歌与和歌一样,是配乐演奏的,唐代诗歌由于韵律上的和谐押韵,且句式整齐,多以七言或五言为主,因而在配乐演唱时呈现出一种扣人心弦的音乐美。而唐诗最大的魅力还在其展现出的独特气质与勾勒的绝佳意境。再次,在社会功用上,唐诗与和歌有着不同的看法。诗歌发展至唐代,已成为一种高雅的文学创作活动,诗人们通过诗歌创作或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或借以批判现实社会。而和歌最初也和中国诗歌一样,是在生产活动和祭祀中形成的一种较为大众化的通俗创作。但后来受汉诗的影响,和歌的创作也逐渐趋向多样化,对自然风光的描写、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以及对个人情感的表达成为和歌的主要创作方向。但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和歌表达情感简单直接,只是为了表达情感而抒情,少有社会政治教化,且以描写男女之恋为主要创作题材。

分析点评

唐诗中我们总能在领略美的同时,感悟生活的真谛,体验社会现实的残酷与无奈。反观和歌,最初是在汉诗的基础上形成的,《万叶集》《古今集》与《新古今集》收录了和歌发展史上的优秀作品,这些和歌作品逐渐脱去了和歌最初的粗鄙,在语言与艺术手法上都明显受到汉诗的影响而逐渐精细化,除了借鉴汉诗中的用典、比喻等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枕词、缘语等艺术手法,提高了和歌的艺术性。虽然和歌在整体创作上过于关注内心,而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意境的塑造上也不如唐诗那样浑然天成,但不可否认,和歌中也不乏至情至性之作,其对自然本真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和歌反映出来,使作者的情感与自然达到一种紧密的贴合,甚至可与唐诗中的佳作相媲美。总而言之,和歌对唐诗多有继承与吸收,但作为一种独立的创作范式,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审美意识,对世界诗歌的多样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案例来源:苏萌.中日文化对比研究——唐诗与和歌的审美比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7:277-278.

差异点
日本中国
形式
创作内容

信息来源

标签: 唐诗和歌审美

浏览: 评论: 收藏:0
唐诗与和歌的审美比较
案例编号:2231
洲:亚洲 国家:日本
分类:语言文字
上传时间:2015-09-22 22:16:54
分享者:邓军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