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语言文字 > 中日七夕神话的文化比较

中日七夕神话的文化比较

案例正文

我们会发现其各自产生的社会根源不同。中国古籍中有诸多牵牛星和织女星的记载。《诗经·小雅·大东》中有这样的句子:“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

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对天上的星辰进行了观察,并且根据当时的社会形态(男耕女织)进行了命名,在之后的演变中,经过民间的不断丰富想象,与七夕节俗相结合,最终形成了牛郎织女这样的爱情故事。而日本古代天文学发展较为缓慢,除了对太阳和月亮的描述外,极少有星宿的记载,所以有日本学者考证道:万叶集中除了七夕歌以外,关于织女的传承,基本上没有星宿意识。相反的,从日本《万叶集》中山上臣忆良的《七夕の歌十二首》中织女

たなばたつめ即棚机津女的发音由来,我们可以窥见其本土神道教信仰的痕迹。棚机津女,即在水边纺织神衣等待天神临幸的少女。古代日本,农历七月十五是水神下凡的日子。这一天,在河、海、池塘的边上,人们会准备一个织布的棚子,被村子选出来的圣洁的少女在棚中织布并献给水神。人们希望通过少女对水神的一夜侍奉,为村子驱除瘟疫和灾害。

分析点评

中国的牛郎织女故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是老牛,老牛既是牛郎姓名的由来,也是牛郎得以娶妻以及后面升天的重要推力,是整个故事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者认为,之所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塑造了老牛,主要是因为牛在中国民俗中代表了祖先崇拜,整个牛郎织女的婚姻故事隐含了生殖崇拜的意义在里面。而在日本的传说中,则根本看不到牛的影子,主人公得以升天的重要工具是竹。日本人自古就对竹的奇异的生长力,神秘的空洞,一起开花,地下茎的永生能力等不可思议的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日本人惊讶于神秘的竹笋一夜之间冒出,将其视为男根的象征,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较强的繁殖力。所以在这个故事中选择竹子作为登天的阶梯,是这个故事日本本土化的有力证明。

案例来源:

詹桂芬.中日七夕神话的文化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5.

差异点
日本中国
社会根源
生殖崇拜

信息来源

标签: 七夕神话

浏览: 评论: 收藏:0
中日七夕神话的文化比较
案例编号:2210
洲:亚洲 国家:日本
分类:语言文字
上传时间:2015-09-22 20:27:57
分享者:邓军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无相关信息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