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又迟到了

又迟到了

案例正文

黄老师已经在喀麦隆的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课堂任教一段时间了,开始慢慢适应了那里的生活,也和当地的一些老师渐渐的有了来往。但是黄老师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喀麦隆人非常不守时,如果他说5分钟到,可能就10分钟到,如果他说10分钟到,那就是半个小时到,如果他说到要一个小时到达,那你得2或3个小时才能见到他。比约定的时间晚半个多小时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在课堂上,学生学习都很认真,对老师也很尊敬,就是经常迟到。这让黄老师很是郁闷生气,也很不理解这样的行为。在中国如果是定好时间的约会,基本不会迟到的,如果真的临时有事或者堵车了,都会打电话解释,见了面也一定会不停的道歉。而在喀麦隆这好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没有人会因为这个觉得不好意思而和你道歉。所以当地人建议说如果你想要9点见面,就要和对方说8点或者8:30,这样他9点应该会到的。

分析点评

世界上最守时间的应该数德国人和日本人,他们赴约从来不会提前或推迟一分钟。但是在喀麦隆,乃至整个非洲,传统的时间观念一般都很差,这是一种文化现象。对时间描述相对粗略,以及对“将来”概念认识的模糊,造成了他们对时间认识的不准确,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守时习惯。还有人说,这是因为喀麦隆人都喜欢摆谱,喜欢让向他们提出约会的人等他们,以显示他们的重要性。在喀麦隆,一般来说,如果有典礼仪式,通常最后到达的人就是本场最重要的人士。这是他们国家的一种文化观念。不过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来中国留过学的喀麦隆人,在和中国人约会时还是变得比较守时了。

中国汉语志愿者首先应做到在赴任前了解当地的情况,做好心理准备。然而,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地自己一个人容忍,而是要提高交际双方的文化移情能力,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在时间观念上,喀麦隆人的确是经常迟到,但是作为老师不能一味地迁就,应该告诉学生,在汉语课堂上要准时到达。其次,据了解,喀麦隆人一般迟到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因此,在大型活动的通知上,老师可以把时间通知得早半个小时,这样就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差异点
喀麦隆中国
时间观念淡薄时间观念强
延伸阅读

   肯尼亚学者克莱门特•奥尼昂厄在《非洲和谐与和平观的基础》(1995年)一文指出,非洲人的时间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具有主观性的社会时间依赖于社会、历史、生命而存在;时间如果失去了内容的支撑,对非洲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原因在于非洲人从不用钟表去度量抽象的时间,而是去“生活”时间,并根据具体的事件来记述或表达时间。喀麦隆南部的巴萨人形象地将时间视为一个“装东西的容器”,并常常用“什么……的时候”来表达时间,而很少使用抽象的时间。

   我们应该向非洲非洲人学习什么?目前随着中非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无论是从“入乡随俗”方面着想,还是从精神道德层面考量,我们都应该向非洲人学习,譬如:敬畏自然、遵守秩序、乐于助人、很少私心、知恩图报、过慢生活。

   非洲人的时间观念差是出了名的,他们绝不加班,无论多少加班费,在他们心里,钱固然重要,但重不过自身的惬意,“非洲时间”过去带有明显贬义的词语,如今则有了备受推崇“放慢脚步过日子”的正面解读。


思考题

信息来源

浏览: 评论: 收藏:0
又迟到了
案例编号:1773
洲:非洲 国家:喀麦隆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5-09-20 22:31:36
分享者:陈文倩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