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制度 > 没有结果的会议

没有结果的会议

案例正文

I.T.是一名被派到中国来工作的爱沙尼亚人。一年多来,他和身边的中国同事相处愉快,也渐渐适应了中国的生活。但是,他对中国的会议一直抱有很大意见。

在爱沙尼亚,与会成员们会提前准备好充足的材料,会上大家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或问题,在会议结束前就会共同商议出一个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效率很高。但到了中国以后,I.T.发现公司里会频繁地召开工作会议,但是这些会议在他看来都是“无意义”的。在冗长的领导发言后大家虽然会提出问题,可这些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会议最后的总结也经常模棱两可,无法对会议上提出的问题作出任何答复。这种“没有结果”的会议常常让I.T.觉得开会就是在浪费时间。

分析点评

爱沙尼亚是典型的低语镜国家。特别是在一些正式严肃的事情上,他们会简单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走弯路,以求达到最大的工作效率。所以,很少有爱沙尼亚人在会议上采取含蓄的表达方式,也很少有会议在最后不给与会人员一个明确的答复。

但是在中国,正如I.T.所感受到的,是一种高语境的文化。人们之间相互交流时大部分信息是无法直接从语言中直接得出的,需要根据说话人身份、说话环境等客观因素来进行推测。在会议上,一般领导的讲话都不够直白,对于普通职员来说有很大的主观推测空间。而且会议的结果也往往不会清楚地说出来,需要靠推测来自行体会。I.T.不了解高语境文化下应该如何解码信息,所以常常会觉得这些会议是模棱两可、没有结果的。

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各有优缺点,但是当两种文化相遇时,应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对行为作出调整。其实在开会的过程中,直白的说话方式会使效率提高。所以与会人员应该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能得出明确结果的会议也应该将结果明确地公布出来,而不是让别人自己推测。另外,过长的领导发言也应该被适量缩减,使会议直入主题。

差异点
爱沙尼亚中国
爱沙尼亚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

信息来源

浏览: 评论: 收藏:0
没有结果的会议
案例编号:1731
洲:欧洲 国家:爱沙尼亚
分类:制度
上传时间:2015-09-20 21:11:55
分享者:李林平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