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踏足葡萄牙之前,我就听说该国“男尊女卑”的现象严重。一般男人享有的权利妇女却没有,她们没有选举权,甚至在银行都不得开设独立账户,未经丈夫许可也不能取得护照。然而,和我想象中不同的是,在里斯本大学的授课老师中居然三分之二都是女性。后来参加了一些讲座和国际会议,我发现很多被邀请来作报告的专家学者都是女性,她们治学严谨,且喜欢追根究底,大有德国人的风格。
在一次讲座中,出于好奇,我和主讲的女教授攀谈起来。教授告诉我,在过去,家庭是葡萄牙女性生活的核心。她们没有受过教育,没有工作机会,更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一生只能依附于男性。直到1974年发生的“4·25”革命推翻了葡萄牙极右政权统治,开始了民主化进程,女性在葡萄牙社会充当的角色才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数以万计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职业女性。而最先进入社会的妇女大多从事教育工作,因为教师的工作时间灵活,妇女可以同时兼顾家庭和事业。变革延续至今,葡萄牙做学问的女性便越来越多。
此外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葡萄牙的男人们不愿意做学问。过去的“葡萄牙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帝国,其国力在16世纪达到顶峰,养尊处优的葡萄牙人便养成了慢半拍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地位尊贵”的男性。他们早已习惯这种慵懒的生活,喜欢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把明天的事情推到后天,要葡萄牙男人认真耐心地钻研一门学问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资料来源:新浪教育网站
在中国,做学问似乎是男人的专利。但在葡萄牙,学术界绝大多数都是女性。葡萄牙的女性勤劳勇敢,耐心严谨,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也会照顾好家庭。她们的这种生活态度给人一种正能量。
葡萄牙 | 中国 |
男人不愿做学问 | 做学问的男女均等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