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现象可以从语言中得到反映。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就说过:“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前苏联语言学家E、M、维列夏金和B、T、科斯托马罗夫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把词语叫做“民族文化信息载体和渊源的语言别名单位”。同时,语言都有共性和个性。共性就是词语的概念意义,而个性就是相同的概念在不同语言中所包含的不同引申意义、感情色彩以及文化内涵,或者在一种语言中有特殊文化内涵,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词语的引申意义、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反映了民族心理、历史传统、社会风俗、政治、经济等方面内容。
汉语和西班牙语(以下简称“西语”)中颜色词有很多,这是由于一方面客观世界本来就存在大量的不同或者相近的颜色,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颜色的视觉感知和解码-编码的方式也不同。本篇以人类视觉可以清晰区分的几种常见基本颜色,如:红rojo、黄amarillo、紫purpúrea、青(绿)verde、白 blanco、黑negro、蓝azúl为例,通过对比相同颜色词在汉西两种语言的使用情况来分析中国文化和西语国家文化的异同。
1、红rojo:
红色是源于血和火的颜色。汉西语中都包含热情、充满生命力、积极进取的意思。
如“开门红”、“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满堂红”。西语中用al rojo形容热情高涨。同时,西语中rojo还有“暴力”,“危险”之意,如número rojo(赤字)、alerta roja(红色警报,指发生火灾、洪涝等灾害及紧急状况时对危险程度判定的最高等级。)、 zona roja(红色区域,指危险的易发生暴力冲突的警戒地带)、al rojo vivo(形容局势很焦灼,很紧张。)
红色在汉西两种语言中都有“革命”之意,都指代“共产党”,但因为受不同历史时代背景影响,“红色”的感情色彩有所不同。汉语中,红色有“进步”“政治觉悟高”的意义。如:红色政权、红色歌曲、红领巾、红旗、红宝书、又红又专。在西语中Los Rojos 指左派分子,特指共产党。在西班牙内战期间(1936-1939)指共和派分子,现在用于泛指反对现政权的人。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非同寻常的地位。除了上面提到的表示“热情”和“革命”的象征意义外,“红”还(包括赤、朱、丹)有许多丰富的引申义和文化内涵。
(1)表示驱疫辟邪。三万年以前的山顶洞人就佩戴用赤铁矿染过的装饰品。现在许多地方仍然有本命年系红腰带,穿红衣红袜的风俗。
(2)表示喜庆、吉祥。过年发红包,贴红色的对联。结婚时新娘穿红色的衣服,点红蜡烛。喜庆的日子挂红灯笼。喜事称作“红事”,还有“发红利”、“张红榜”都是喜庆的事情。
(3)表示高贵、权势。朱红色是中国传统色彩名称,现代又被成为“中国红”,介乎于橙色和红色之间,由一种不透明的朱砂制成。从上古已使用,作搽粉的胭脂,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红色颜料。中国印章用来打印的物质就是朱红色朱砂糊,朱砂颜料也使用中国红色亮漆中。道教文化中,把朱红色视为生活和永恒的颜色。唐朝的律法规定,只有皇宫的柱子可以用朱红色,古诗中“朱门酒肉臭”就用“朱门”代指权贵人家。古代皇帝用朱砂笔在奏章上写批示。现代社会有“红头文件”,印章用红色,都是庄重和正式的象征。
(4)表示成功,受重视、欢迎。
隋文帝时百官根据职位高低穿不同颜色的官服。五品以上官员穿紫衫、白袍,六品以下穿绯衣,即深红色的官服,能穿上这类“品色衣”意味着成功,收到重视,所以“红色”也具有了“成功”,“受欢迎”的引申义。如,大红大紫、红得发紫、红人、走红、开门红。
(5)表示含羞、着急、愤怒、嫉妒。
如,“脸红”表示害羞,“脸红脖子粗”,“面红耳赤”表示着急、发怒。“眼红”表示嫉妒。
但是,京剧中“红脸” 指代性格正义忠勇的人物,如红脸的张飞。西班牙语中piel rojo (红皮肤)指代北美的印第安土著人。
2、黄amarillo和紫purpúrea/violeta
黄色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和紫色在西语中文化内涵有相似之处,都是尊贵的颜色。黄色是“中央之色,帝王之色”(《说文解字》)。唐代只有皇帝可以穿黄袍,“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清朝,皇帝赐穿黄马褂是当时最大的恩宠和荣誉。中国有母亲河“黄河”,有名山“黄山”。同时紫色也是尊贵的象征。故宫被称为“紫禁城”。“紫光阁”是最初清朝皇帝殿试武进士和检阅侍卫大臣较射之所,现为国务院领导接见外宾的重要场所。紫色在古代的西方是一种很难提取的颜色,价格也很昂贵,因此受到皇家贵族的追捧,成了尊贵和王权的象征。古罗马执政官、古代西班牙国王、君主和教会主教也身着紫袍。西语中,“echarse sobre el cuerpo la túnica purpúrea”(穿上紫袍),就表示“升职”,这和汉语中“黄袍加身”的用法类似。
身穿紫袍的教会主教
因为肤色的原因,汉语用“黄皮肤”指代亚洲人,特指中国人。西语中也用Cultura amarilla milenaria指代悠久的亚洲文化,特指中国文化。同时,“黄”在汉西两种语言中都有“生病,脸色差”的含义。如,面黄肌瘦。
在古巴,amarillo指政府交通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维护公交站台的秩序。这和中国公交站台协助交警维护秩序的身穿“黄马甲”的人类似。
在秘鲁,amarillo 指代在罢工中不拥护罢工的员工。
在哥伦比亚和古巴,amarillo有“胆小”,“懦弱”的意思。
amarillo还指代金盎司(西班牙古金币)。
和汉语不同,黄色在西语中没有“淫秽,色情”之意。西语中,libro amarillo(黄色的书)指代法国政府公开发表的外交文件。prensa amarilla(黄色的报刊)指专门登载绯闻的报刊。
除了上述几种意义外,黄色在汉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含义。
(1)表示衰老。由植物枯黄凋谢引申为人的衰老。如:黄脸婆、人老珠黄、
(2)表示死亡,失败。如,黄泉、“葬入黄土”、“事情黄了。”
(3)表示年幼。因为婴幼儿黄色毛发的生理特征指代青少年,特别是指经验不足甚至无知的的人。如:黄毛丫头、黄口小儿,就带有瘧称和鄙称的感情色彩。
3、青(绿)verde
《释名释采帛》:“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绿色,最初是描述丝帛的颜色,是青黄色。西班牙语verde来源于拉丁语virĭdis,而这个拉丁词可能源自“萌芽”,“生长中的植物”之意。从汉西语言中绿色的本意看,都和新生的植物有关,所以在汉语两种语言中,绿色都有“年轻”之意,并引申出“缺乏经验”的意义。如,青春、青葱、青涩、愣头青。西语“un hombre muy verde aún”字面意思是“仍旧是绿色的人”,指青春有朝气的人。“El proyecto esta verde.”字面意思是“规划是绿色的”,是指规划还不成熟。同时,绿色在现代社会具有了“环保”、“健康”之意。如:绿色能源(energía verde)、绿化带(cinturón verde)。绿色还有“安全”、“便利”之意,如:开绿灯(dar luz verde)、绿色通道(类似ola verde)
在汉语中,“绿色”受制度文化的影响,具有“卑贱、地位低下、”之义。古代的妓院被称为“青楼”。元明两代规定娼家男子戴绿头巾,后来称人妻有外遇为“戴绿帽子”。
在西语中,verde有“色情”“低俗”的引申义,这和黄色在汉语中的意思相近。
如:viejo verde(绿老头)指老色鬼,viuda verde(绿寡妇)指风流的寡妇,chiste verde(绿玩笑)指低俗的玩笑。但是,libro verde (绿书)不是指色情书籍,而是指专门写名门望族的逸闻趣事的书。
在古巴,verde指美元,因为纸币美元是绿色的。
在西班牙un verde(一个绿色)指的是一张面值为一千比塞塔(西班牙加入欧盟前使用的货币单位)的支票。佛朗哥独裁统治(1939-1975)结束后,绿色成为了西班牙皇家喜爱的颜色,特别受到了国王卡洛斯的青睐。当他访问中国时,下榻的宾馆从地毯到家具都专门换成了绿色。对于国王来说,verde 是“Viva el rey de España.”(西班牙国王万岁)的缩略语,因此使verde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此外,西班牙语中,darse alguien un verde(给某人自己一个绿色),指的是得到满足,获得口福和眼福。如,Se dio un verde de marisco. 意思是:海鲜吃到撑。Nos dimos un verde de ver chicas guapas. 意思是:美女们让我们大饱眼福。而poner verde a alguien(给别人绿色)是指批评、训斥某人,和汉语中“给某人点颜色看看”有类似的用法。
4、白blanco
白色是最容易被眼睛感知的颜色,它包含了光谱中所有颜色光,但常被认为是“无色”,因为是无色,所以白色引申出“没有、空缺”之意。在西语中,en blanco指书或纸未经印刷或书写过的,引申为“大脑空白”或者“不明白”。在汉语中,也有白吃白喝、吃白食、白手起家、交白卷、白痴这样的词。白还表示“无添加”,如:白肉、白汤、白开水。
在中西文化中,“升白旗”(bandera blanca)都表示屈服或停战。
但是在中西方文化中,白色具有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在西方,白色象征“圣洁,纯贞”,最典型的是在婚礼上新娘穿白色婚纱,手捧白色的花束。礼物的包装上也会采用白色的丝带和白色装饰花。在一些艺术创作中,白色百合花(azucena blanca)也象征着圣母玛利亚的圣洁。白色是天主教教皇衣着的颜色,孩童在初领圣体礼也要穿白色衣服。
而在中国,汉族人的丧葬上(汉语中称“白事”)穿着白色的衣服。周朝时,礼制完备,对服装也区分了吉服和凶服。凶礼即丧葬之礼上着凶服,并根据与死者的亲属关系不同分别传五种服饰(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五种服饰都用麻布纺织而成,并未经漂染的。这种麻布被称为“素”。所以“素缟”“缟素”都指代丧服。准确地说先秦时期的丧服是素色的,即米白色。汉代《说文解字》:“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素”与“白”大概渐渐通用。到了唐宋以后,白衫渐渐成为了吊丧之服。
但是中国一些少数民族那白色当做喜庆和圣洁的颜色。洁白的哈达是藏族交往中重要的礼仪物品。恭贺乔迁之喜,通常送一碗白色细盐或大米。过藏历年时,藏民在房屋墙壁上用白色粉土城一行行圆点以示庆祝。藏语用“洁白的心”称赞一个人善良高尚的品质。这都和藏族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朝鲜族喜欢素白色,代表清洁、朴素、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回族也崇尚白色。伊斯兰教认为白色为最洁净之色。受宗教影响,回族人着白衫、白帽、白盖头等。蒙古族也喜欢白色,称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称“白节”,相当汉族的春节。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在古代五方说中,西方为白虎,是凶神,而白色是西方的颜色,所以白色也成为了凶险的颜色。“京剧中“白脸”表示阴险奸诈,如白脸的曹操。“白面虎”是形容凶狠的人。“白虎星”指代恶人或令人倒霉的人。巧合的是,在古代墨西哥阿兹特克人也认为白色是西方的颜色,象征着羽蛇神昆兹奥考特(Quetzalcóatl)。不同于中国文化中的凶神“白虎”,羽蛇神帮助阿兹特克人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是光明力量的代表。
亚洲人“以白为美”,汉语中说一个人很白,是一种赞誉,被称赞的人听到会很开心;而在西语中,用blanco形容一个人面无血色,被描述的人听到很会担心。
此外,在汉语中白色还象征着反动。(与“红”的进步、革命意义相对立),如:白色恐怖。在国共内战期间,共产党部队被称为“红军”,国民党部队被称为“白军”“白匪”,共产党所占领的地区叫“红色根据地”,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叫“白区”。
在西班牙语中,一些带有blanco,blanca的词组也有特殊的含义。
(1)“estar sin blanca ”,“no tener blanca”(没有白色)指的是没有钱。因为在古代西方,通用货币是银币,呈现白色,用blanca 白色指代“银币”。现在在智利,口语中也常说“no tener plata”(没有银子,也是“没有钱”的意思)。
(2)caballo blanca(白马):不同于汉语中“白马王子”和“身骑白马”的白马,指的是把钱花在不保险的事情上面的人。
(3)cancha blanca:在秘鲁意为“爆米花”。
(4)carta blanca(白色的信):源自法语carte blanche,意为委任状。
(5)monja blanca(白色修女):白兰花,危地马拉的国花。
(6)ropa blanca(白色衣服)指代制作内衣和桌布的布料,不同于汉语中“白衣天使”指代护士,是一种赞誉的称呼。因为白色和素色布料经煮烫和漂洗后,颜色不会褪色。后来用 ropa blanca来指代制作内衣和桌布的布料,即使不是白色。
(7)trata de blancas:贩卖妇女。
5、黑negro
黑色让人感觉没有光亮,不明媚。这种普遍的视觉和心里感受使黑色在汉西两种语言中都具有了“光线暗oscuro”的引申义。如,“Estan negras las nubes。”乌云黑压压。进而引申为“见不得光、非法的、隐秘的。” 如,黑车coche negro,黑钱dinero negro ,黑市bolsa negra o mercado negro,黑社会: organización negra (clandestina) ,en negreo形容非法的事情。黑negro还表示生气,愤怒“El está negro.”“Se puso negro. “(他生气了。)类似汉语中“黑脸”(区别于京剧中“黑脸”)。
中国古代刑罚中的墨刑是对犯人永远抹不去的耻辱。长久下来,“黑”并具有了侮辱、不光彩之义。如,黑点、给某人脸上抹黑,背黑锅,黑名单、网络用语“黑某人”、“黑粉”。
黑色是严肃、隆重的象征。在西方的正式场合上,名流学者、商界精英都喜欢穿黑色。中国受西式文化的影响,人们也渐渐在正式场合穿黑色和蓝色等深色衣服。同时,黑色还有灾难和不幸的含义。在西方的葬礼上,黑色是专有的色彩。在中国,参加葬礼,人们会佩戴黑纱。西语中,Un día negro.(黑色的一天)指“倒霉的一天”,suerte negra (黑色的运气)指“厄运”。
在汉西语中,黑色和白色都是对立的颜色。如,颠倒黑白 confundir lo negro y lo blanco, 白纸黑字 negro sobre blanco
此外,在汉语中黑色还表示反动。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黑”与“红”是对立的。如:黑五类、黑组织、黑串联。
黑negro在西语中也有不同于汉语的意义。
(1)指的是肤色是深色的人。chico negro黑人男孩;raza negra黑色人种,musica negra 黑人音乐。西班牙殖民时期把黑人奴隶叫negro,这种称呼带有明显歧视和贬低色彩。Trabajar como un negro(像奴隶一样劳动)形容工作很忙很累。
(2)和恶魔,恶势力相关。magia negra 黑魔法,misa negra黑弥撒
(3)指困难。Eso es mas negro .Eso si que es negro.(这件事太难了) estar o ponerse algo negro.(使某事复杂化)
(4)情侣、爱人之间相互的昵称,negrita, negrito
(5)代人做事特别是写作的人,类似汉语中的“枪手。”
此外,还有一些由negro(a)构成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如:
Boda de negros(黑人的婚礼):形容混乱、嘈杂的局面。,
cine negro:犯罪暴力电影,是20世纪40年代在发过发展流行的电影流派。
gato negro:黑猫迷信的人认为黑色的猫是有灵性和魔法的。
escopeta negra(黑猎枪):代指职业的猎人。
garbanzo negro(黑色鹰嘴豆):类似于汉语中“害群之马”,“老鼠屎”
indiano de hilo negro(黑线印第安人):吝啬的人
oveja negra(黑绵羊):(家庭或团体中)不相称的成员
Triángulo negro:黑色三角形。倒转的黑色三角形是女同性恋或女权主义者自豪和团结的标志。它来源于纳粹德国,当时在集中营中区分被认为是“反社会”的女性,如女同性恋和妓女,反对生育,或反对传统家庭价值观女人,都会被冠上黑色倒三角形。
vómito negro(黑色的呕吐):黄热病
té negro:不是黑茶,而是红茶
6、蓝azúl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蓝色没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却成为了五个正色(青、赤、黄、白、黑)之一。
在西语中,蓝色是高贵的象征。sangre azúl (蓝色血统)用来形容人出身高贵。这一表达最初来自西班牙。西班牙当时当政的贵族中,那些没有摩尔人(中世纪时期居住在伊比利亚半岛、西西里岛、马耳他、马格里布和西非的穆斯林)血统的人与混血后裔相比皮肤看起来偏蓝。principe azúl (蓝色的王子)指女人期待的理想男人,类似汉语中的“白马王子”。banco azul (蓝色的椅子)指西班牙议会的政府部长的座位。
此外,由azúl组成的有特殊含义的词语还有:
cascos azules(蓝色头盔): 联合国维和部队
diablos azules(蓝色的魔鬼):在拉美方言中,指震颤性谵妄
zona azúl(蓝色区域):定时停车地区
pescado azúl(蓝色的鱼):多脂肪的鱼
libro azúl:蓝皮书(阿根廷政府公开发表的外交文件)
延伸阅读——颜色词语的一些特殊来源
1.汉语一些颜色词源于对“丝”的颜色的描述,这类汉字的字形都有偏旁“纟”、“糸,”。如:红(rojo)、绿(verde)、紫(violeta)、绛(purpura)、 绯(rojo oscuro)、绢(blanco)、缥(blanco índigo)、缇(rojo naranja)、缁(negro)、素(color claro, u original)
2.运用“借物喻色”手法(借用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来指代颜色)产生的颜色词语,这一类的汉语颜色词语对照如下:
参考文献:
[1]吴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2]王衍军.汉语文化词汇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潘峰.汉语颜色词文化义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4]许婷婷.《西班牙语和汉语种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2
字典
《新汉西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北京。
网络
www.buscon.rae.es/diccionario/drae.htm
标签: 颜色词 西班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