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中国学习的同学Linda发现身边的中国同学经常参加各种同学会的聚会,而且每次参加同学会回来还非常感慨。如果路上遇到自己以前的同学就更激动了,一定会聊聊当年的同窗之谊。这让Linda觉得很诧异,因为在澳大利亚并不会把一起上学的同学之间的感情看得很重,在他们看来,大家只不过就是在一起上过课而已。
中国人通常会用同学来形容关系密切,或者用同班同学、同寝室同学以及同桌同学甚至上下铺同学表达更为密切的关系。之所以有这样的同窗之谊首席那是因为居住空间上的近距离接触,中国的大学通常按院系专业把学生编入班级,同时又按照班级分配宿舍,但通常临班的几个宿舍都彼此相邻。其次是因为作息时间的一致性,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基本上是一个专业,课程也大都相同,经常见面的机会非常多。这种空间和时间的便利为同学之间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等方面都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机会。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大学里的同班同学的概念就和我们相去甚远。在澳大利亚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同班同学指的是因修同一门课而在一个班听课的同学。和中国的同学相比,这些同学的共性较少。澳大利亚的大学生,应届中学毕业上大学的生源只占五六成,其他的都是中学毕业后工作了才来上学的。在年龄、专业、学习时间(全时,full-time;半时part -time)。此外,在宿舍上,澳大利亚的学校虽然也有宿舍,但僧多粥少,收费不菲,而且是一学期一申请,同宿舍的室友也经常更换。和中国大学的同班同学相比,澳大利亚大学的同班同学之间的交流在时间上少很多,再深度上也浅很多。所以,澳大利亚的同学之情更类似于普通意义下的社会朋友之情。
澳大利亚 | 中国 |
澳大利亚同学不是很看重同窗之情 | 中国同学特别看重同窗之情 |
信息来源
中澳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特点之探讨,宁德师专学报,丘怡 ,2011标签: 同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