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教师王芳来到哥伦比亚已经两个月了,在两个多月的忙碌后,终于迎来了一次为期三天的小假期。今天,王芳兴致勃勃地和她的学生马丁讨论起了假期可以去游玩的地点。马丁为她推荐了许多地方,比如黄金博物馆、圣弗朗西斯科教堂等等。然而最终王芳选择的是2013年建成的竹制儿童中心,建筑师利用现代的方式对竹子进行设计,利用劈开的竹子作为模具。既利用了当地的材料,又对河床起到保护作用。该项目是一个 典型的低技环保型建筑,它在材料使用、节水与节能和材料的耐久性方面都非常环保。按照雷焦艾米 利亚教育系统设计的十间教室包含开放空间、障碍物和多种可变空间,使得对该中心的发现之旅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游戏,使教育成为了一种娱乐体验。多个入口和出口通过山丘、桥梁、楼梯和斜坡将各个教室连接起来,通过建筑营造出一种促进决断思维和个体发展的氛围。每间教室都配有浴室,孩子们随时都可以去洗澡,不需要老师的带领,这样一来,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上。同是也为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享受。参观过程中王芳深深地被哥伦比亚人民的智慧所震撼。同是也被这栋精美的艺术品般的竹制房屋建筑所迷倒。
几百年来,哥伦比亚的城市和乡村都有用竹子建房屋的传统。 这一方面是由于哥伦比亚盛产竹子,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在地震多发的哥伦比亚, 竹子建造的房屋在地震中对人生命的危害比混凝土或者砖石建筑小得多。 另一方面,哥伦比亚的建筑受到西蒙 · 维列的竹构建筑思想的影响很大。他所创造了独特新颖的建筑形象和相关的建造技术,而且这种思想所体现出的对生态环保建材的重视、 对地域气候条件的敏感以及对贫苦大众物质需求的关注。总之,竹制建筑是哥伦比亚的一大特色也是一种传承。而中国的竹制建筑只在云南的少数地区可以见到,并且正在日益减少,且受环境等的影响并未普及。在中国人眼中竹子更多的与“雅趣”联系起来。而建筑多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化材料。
哥伦比亚 | 中国 |
各国各地区有着不同的建筑理念,并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的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建筑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