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制度 > 中欧古建筑的保护--以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为例(附图)

中欧古建筑的保护--以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为例(附图)

案例正文

在意大利,把文化景观资源视为国家永久的财富,不仅颁布法律严加保护,而且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物保护学科的国家,闻名于世的威尼斯建筑学院还设专门遗产保护学科为国家培养相关人才。50年前出台了《古比奥宪章》,中心内容是呼吁政府制定限制性措施,不再审批盖在历史遗迹上的现代工程和建筑方案。宪章要求国家对文物实施“保护性干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历史文物景观。1986年意大利政府成立环境部,将文化景观保护与自然环境保护结合管理,并制定景观规划和保护的相关法律8部。意大利的历史文物景观中,只有少数几个博物馆或景观是盈利性的,大都景观都是国家财政拨款保证运营,政府每年都从财政收入中拨出数亿欧元用于文物修复,除此之外文物修复经费的来源还有,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将彩票业中的部分收入作为文物保护资金;国家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对一些文物保护项目进行赞助等。 在历史保护的行政管理体系方面,法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法律均规定,政府部门分工合作,文化遗产部门管理遗产,其他相关部门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协助或监督其工作,城市规划部门主管古城保护及城市景观管理等内容,旅游部门只负责历史文化遗产的促销,不参与遗产的直接管理。中国人则特别钟爱红头文件,不喜欢用法律办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看重的是眼前经济利益,特别是旧城改造,发文与法规相悖而不顾,接下来是野蛮的拆迁,一个晚上过去旧建筑古房子没有了,手举的是电锤砸向千古的彩墙。 将中欧古建筑的差异与其保护相结合,有以下原因可以总结: 原因之一是建筑材料的使用;原因之二是社会战乱的影响;原因之三是守护神的差异。 这些都是当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欧洲人将法律作为古建筑的守护神,形成了以法律为准绳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几乎每确定一个保护概念,随之便有系列相应法规、条例、政令,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各个层面做出相应的规定。

分析点评

将中欧古建筑的差异与其保护相结合,有以下原因可以总结: 原因之一是建筑材料的使用。“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中国古代建筑材料主要依赖于木材,这种易生虫、易腐蚀及易燃性造成了建筑保存年代不能久远的现实,典型的是阿房宫、大明宫的烧毁,相比之下,欧洲建筑采用石材建造,历久弥新,至今伫立。 原因之二是社会战乱的影响。中国近代史受尽西方列强侵略,清王朝政权腐朽没落,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源被列强掠夺,古建筑遭破坏,日本帝国侵略,烧杀抢无恶不作,古建筑也未能幸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页屈辱史的圆明园洗劫和焚毁永远剌痛着中国人的心,相比之下的欧洲,当年却侵略他国,将掠夺过来宝藏摆放在他们的皇宫之中。 原因之三是守护神的差异。这是当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欧洲人将法律作为古建筑的守护神,形成了以法律为准绳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几乎每确定一个保护概念,随之便有系列相应法规、条例、政令,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各个层面做出相应的规定。

差异点
意大利中国
通体石制为主木制为主
房顶因流派不同或尖或拱房顶多为瓦片,条条椽木支撑
色泽靠原材料决定,不描不绘,或很少描绘,装饰主要靠华丽的浮雕或雕塑色泽对比明显鲜艳,对木材上色上漆,不仅有雕,也有彩绘。即使是徽式素淡的民宅也会注意对比色的运用
内部有丰富多彩的壁画内部有丰富的雕塑或浮雕;彩色描绘则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字画
延伸阅读

据该欧洲人说,古代只有贵族建筑和宗教建筑才特别华丽坚固,普通穷人的居住条件却很差,而中国人古代虽然也有严格的等级划分,但整体的建筑理念,比如风水,以及对木材砖块的使用,砖花的装饰,照壁的设计等还是一样的,所以普通民居、四合院等条件也并不差,说明欧洲古代的贫富差异在居住条件和建筑风格上是可以体现的,中国古建筑中不仅有皇宫和道观庙宇庵堂,也有普通的民居园林四合院等。除此之外,对中西方民居室内装修风格的研究也可以探寻古代中欧生活习惯的差异。

思考题

信息来源

浏览: 评论: 收藏:0
中欧古建筑的保护--以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为例(附图)
案例编号:81
洲:欧洲 国家:意大利
分类:制度
上传时间:2014-11-28 09:17:56
分享者:彭涛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