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制度 > 对老人,是全部包办还是帮助独立?(图文)

对老人,是全部包办还是帮助独立?(图文)

案例正文

新加坡政府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很大,但他们的养老机构仍然想方设法募集资金。其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在养老院内设立的“慈善超市”以爱心人士捐赠的家电、衣物等来募集资金;第二种是通过在养老院门庭设立的捐款箱,启发参观人员捐款募集资金;第三种是通过销售院内老人手工制品,如绢花、织品、拼贴画等募集资金。

在对痴呆、体弱老人的照料上,我国的基本理念是老人是到养老院来“养老”的。因此事事处处包办代替——对待老化的态度是“顺其自然”,让老人静养;对老人自主行动唯恐“磕着、碰着”发生意外。而新加坡则不同,他们主动安排老人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创造条件使老人“动”起来,以延缓衰老、实现康复,维持其最高程度的自我照顾能力。

分析点评

新加坡的养老机构认为,如若老人能替自己或他人完成一些工作,这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对生命仍有控制,从而提升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尊。这与国内的养老理念截然不同,却是需要我们真正进行换位思考和改变观念的地方。或许,有时候老人更希望能够自己动手去做某些事,这样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有意义,让他们不会对生活失望,也不会感到孤独,给他们更多的生活下去的动力。

差异点
新加坡中国
新加坡养老机构照顾老人重视维持其最高程度的自我照顾能力大多数养老机构,对老人事事处处包办代替
延伸阅读

新加坡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同时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在向人民灌输儒家思想,宣传孝道,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每年的农历新年,新加坡都要开展敬老活动,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老人、关爱老人的风尚。

在我国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传统中,养老文化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逐渐成为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准则。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现实问题,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的冲击,人的思想也在社会大变革的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转变,使得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重人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伦理文化的核心之一便是“家庭孝敬”,尤其是对老人、对父母的尊敬。家庭是老年人的大本营、终身的依靠和归宿,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是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正是因为我国具有“孝亲”的优良传统,家庭照顾将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现代化的进程为老人的家庭照顾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使家庭养老进入社会化网络。


思考题

信息来源

张善斌《新加坡老年人照料之启迪》
浏览: 评论: 收藏:0
对老人,是全部包办还是帮助独立?(图文)
案例编号:7795
洲:亚洲 国家:新加坡
分类:制度
上传时间:2016-02-17 19:27:07
分享者:徐丽丽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无相关信息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