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制度 > 时间及金钱观

时间及金钱观

案例正文

我认识的布隆迪学生是孔子学院奖学金获得者。他们每月都能收到孔子学院发给他们的一千四百块钱的生活费。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一个月1400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但是他们经常会问我借钱,而且每次都是借五十块,一百块,不会一次性借很多。借的钱有时候会还,有时候不还。我回家或者去其他城市的时候,他们会直接问我要礼物。当然不止布隆迪人会问别人索要东西,我见过其他非洲人跑到布隆迪人那里要钱去买酒的情况。

布隆迪人似乎没有存钱的习惯。每次孔子学院发给他们生活费后,他们都会去淘宝上买一堆东西,哪怕还欠别人的钱没有还。这些布隆迪学生,每周至少有两次会聚在一个宿舍里,大家什么也不做,只是聊天、喝酒。每次都要买一箱或两箱啤酒。到月底如果没钱了,又会去找朋友借钱。

分析点评

从消费观、金钱观来看,“均贫富”的意识很普遍,似乎只要不是偷和抢,向别人要东西并不可耻,富人帮助穷人是天经地义的事。当然他们并不是只索要不付出。我听说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中国人在非洲丢了很多钱,一个非洲兄弟直接带她回到自己的家拿出了半个月的工资给了他,根本没提还钱的事。这只是听说,但从他们“均贫富”的观念来看,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同时,他们对未来好像没有很多担忧。当代信息发达,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大,他们却似乎无忧无虑。他们很多人是基督教教徒,相信上帝自有他的安排,失去的会再有,明天自有明天的办法。 中国人讲究人情,如果借了别人的东西不还,就会觉得欠别人一个人情。而且借东西不还的人,别人也会觉得这个人人品不好。所以在中国,我们说“杀人偿命,借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差异点
布隆迪中国
布隆迪人有时会借钱不还

信息来源

标签: 借钱要礼物

浏览: 评论: 收藏:0
时间及金钱观
案例编号:7204
洲:非洲 国家:布隆迪
分类:制度
上传时间:2015-11-25 22:59:23
分享者:张蝶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