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开罗工作几年,深深感受到斋月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在阿拉伯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最大的城市开罗,处处都可以感受到斋月的气氛。首先是各种活动大幅度减少。在斋月期间,政府所有部门都把每日的工作时间由6小时缩短到4小时。加上迟到早退,实际工作时间只有3小时左右。所以如果有事要办,不能再像平常一样了。
斋月的一个显著特色是许多人家和店铺在门口挂起了大小各异、五颜六色的阿拉伯文称之为“法驽斯”的斋灯。斋灯在斋月期间是颇受欢迎的商品。一个名叫萨米尔·福阿德的小百货店老板说,虽然他的小店店面只有十几平方米,但斋月开始的两三天已卖出100多个斋灯。笔者在斋月期间,喜欢沿着大街小巷观看色彩纷呈的斋灯。除了斋灯之外,彩纸制成的装饰品是斋月的又一个特色。据埃及朋友介绍,孩子们大多喜欢制作这种装饰品。通常是一家的几个孩子或相邻几家的孩子聚集在一起制作,其乐融融。
斋月的最大特色在于它的社会慈善性质,穆斯林认为斋月是集中行善的月份。在这一个月里,清真寺和富人在全城各处搭起斋棚,设置“仁慈餐桌”。在开斋时刻,穷人、过路人以及其他任何人都可以分文不付,进去大吃一通。据笔者在好几处斋棚中观察,主人提供的食品多种多样,包括牛肉、羊肉、鸡肉、鱼、时令蔬菜、米饭、面包、大饼、蜜饯和橘子等水果,其质量比富人平时的食物要好得多。有的穷人自己吃完,还随手带走一点给家里人。有的人拿走一份,过一会又来拿一份。有的在一个斋棚吃完,又到另一个斋棚再吃一通。
“拉玛丹”是阿拉伯文对斋月的称谓,斋月是穆斯林的圣月。对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来说,在斋月把斋是非常重要一项宗教内容。伊斯兰教规定阿拉伯古历九月为斋戒月。阿拉伯古历以月亮围绕地球旋转为记时根据。在斋月的氛围下,为富不仁会受到社会谴责,施斋舍饭自然会得到社会赞许。虽然这种做法本因是基于宗教理念,但其缓和贫富悬殊所导致的阶级矛盾的效果确实不可低估。
埃及 | 中国 |
埃及的社会生活深受伊斯兰斋月的影响。 | 只有少数穆斯林要过斋月,其他中国人没有这一活动。 |
信息来源
康兴平著,埃及风情,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08月第1版,第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