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风俗 > 奇异的婚俗

奇异的婚俗

案例正文

巴西中部有个叫博罗罗的印第安人部落。在那里,男女之间的恋爱都由女方首先拉开序幕。姑娘向意中人赠送一种“美味的点心”,以倾注爱慕之情。姑娘在求婚之前将点心精心做成,放在一个铁锅中,然后在意中人路过家门时,姑娘在母亲的陪同下把盛放点心的铁锅亲手送给小伙子。一旦小伙子欣然受礼,姑娘的母亲就对小伙子说:“我女儿想跟您一起生活。”在一般情况下,男方不当即回话。如果男方接受女方的求爱,就把凝结着女方心意的点心吃得一干二净,并于次日亲手将空锅送还女方。如果不允求婚,小伙子就让自己的母亲或一位近亲,把点心原封不动地送回。图皮是巴西北部的另一个印第安人部落。在那里求婚之事都由男方采取主动。在部落正常的社交活动中,小伙子可向自己心爱的姑娘大胆地求婚、并可当场单刀直入地说:“您将是我的妻子。”如果姑娘接受男方的情意即可毅然回答:“您将是我的丈夫。”若是姑娘拒不回答,意味着谢绝对方。在巴西北部一些印第安人部落中,男子向女方求婚后,女方不当面答复,而要对小伙子进行一次严峻的“考试”。常见的“考试题”就是打猎。姑娘以“监考官”的身份,陪同小伙子到野外参加“考试”。“考试”证明求婚者是位百步穿杨的好猎手,姑娘才接受求婚,并把“考试”结果—猎物送给女方的母亲,作为定婚礼。

巴西印第安人的恋爱,一般时间很短。男女双方不管哪一方采取主动。只要对方接受求婚,即可结婚。最快的在接受对方求婚的第二天即可举行婚礼。结婚时,部落要举行隆重的结婚仪式。卡阿波尔部落的男女青年在结婚之前要同坐在一张吊床上,听取双方父母的教诲。这种教海一般都安排在婚礼之前。对新娘的教诲是:婚后勤俭持家,忠诚于丈夫。对新郎的教诲是:成为一名好猎手和做一个好爸爸。

至今为止,尽管还没有一部印第安人婚姻法,但每个部落都奉行一种不成文的“婚姻法”。在博罗罗部落,禁止同一家族内的男女结婚。在特殊情况下,经部落首领批准,远隔三代以上的同族成员方可通婚。在阿皮纳也部落,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破坏这一制度者将被视为部落的败类,众人非之。’在沙万特部落。婚姻由父母包办,婚龄规定:女为23岁,男为26岁。婚龄符合规定的,部落才为他们举行正式婚礼。印第安人部落十分珍视贞洁,淫乱被视为一种可耻的行为。对妇女的要求更加严厉,一旦发现其有淫乱行为,部落将给予必要的惩罚,或者由丈夫带着到村子的中心广场“示众”,重者就会导致离婚;要是与外村的男子发生不正当的关系,一且被人发现,就难以保全性命。

分析点评

巴西印第安人可分为不同的部落,而对于每一个部落来说,他们的习俗和外来部落的可能不同的,婚俗也是如此,因此就造成了印第安人不同地区婚俗的奇怪多彩。在中国,虽然地缘辽阔,人口众多,但由于彼此间尊奉的礼节仪式大多是相同的,对于婚俗来说,大多是遵循着传统的婚俗礼节仪式。并没有形成多种奇异的婚俗模式。

差异点
巴西中国
印第安人婚俗繁多又奇异中国人的婚俗没有那么奇怪多彩
延伸阅读

印第安人千奇百怪婚姻习俗

印第安人婚俗与他们的饮食习俗和服饰习俗一样多种多样,千奇百怪,有“点心求婚”、“抢婚”等多种婚姻习俗。婚姻习俗方面是世代沿袭下来的习惯,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一般来说,几乎所有印第安部落都反对乱伦行为,同时也大都意识到了近亲结婚的危害,反对近亲结婚。

在亚马孙州黑河岸居住的雅诺纳米人中有这样一种婚俗。如果一个妇女的丈夫死了,她马上就被指定给某个男人为妻。如果不服从,就要遭一顿毒打,往往被打得皮开肉绽。被毒打之后,如果该寡妇有意中人,便可嫁给意中人了。

智利北部的印第安人实行一种蒙眼择夫的习俗。在秋季或初冬的一个明朗的夜晚,远近的人都聚集到旷野里载歌载舞,热闹得像过节一样。当部族中的长者宣布“青年们,现在你们可以开始选择心上人了!”于是歌舞停止,人们围成一个大圈,一批未婚的男女青年走进圈内。人们把姑娘的眼睛蒙起来,像捉迷藏一样去扑小伙子们,摸抱住哪个,那个小伙子便成了她的丈夫。如果没有摸到,下次再摸。虽是婚俗如此,但是这里的人却没有离婚的。智利的阿劳干人结婚时,男方要付给女方家一笔彩礼作为赎金。赎金的多少要根据女方的社会地位而定。如果赎金不能一下子全部付清,那女婿就必须先留在岳母家一段时间,等赎金付清后,婚姻才算生效。阿劳干人实行多妻制,娶第一个妻子时,如果女方父母不同意,便采取“抢”婚的形式,把姑娘抢走藏起来,直到女方父母同意,再商定彩礼。但这种“抢婚”不适用于第二个及以后的妻子。 

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人靠狩猎为生。20岁为青年男女结婚年龄,允许自由选择对象。然后男方派人向女方家长提亲,并表明聘礼的礼品名和数额。女方家长同意后,男方随即将聘礼送到女方家里,聘礼多为马匹和银饰。女方也回敬一定数量的礼品给男方。接着是女方为新婚夫妇搭盖帐篷。结婚时,双方亲属到场,分列两旁,一位年长的、德高望重的男子谆谆教导新郎,再教导新娘。宾客在帐篷前欢歌笑语,手舞足蹈,点起篝火,共食烤马肉。婚宴要当众宰杀一匹母马,马肉供婚宴食用,而剩下的马头、脊骨、尾巴、心肝则当作祭品供奉在最近的一个山岗上,以示对祖先的奉献。巴塔哥尼亚人实行族内婚,允许一夫多妻,如果丈夫去世,其妻在过了丧期后可同氏族内任何男子同居。但女青年特别注重操守贞洁,已婚者很少有通奸现象。 

印第安阿斯特克人的婚俗很有趣。在结婚的当天下午,新娘脸上要涂成淡黄色,身穿艳丽的多彩绣花衣服,头戴洁白的羽毛,胳膊和脚上饰红羽毛。夜幕降临时,媒婆奉命而至,背起新娘,新娘的父母、亲友手持火把,边唱边跳陪同送亲。来到新郎家,大家围着炉火席地而坐。婚礼开始,新郎接过岳母的披毯,新娘收下婆母的罩衣及花裙;二人穿好后,由媒婆将两人衣服打个结,两人便结为正式夫妻了。如缺少这个仪式为不合法婚姻,所生之子也无继承权。随后是婚礼舞蹈,客人们饮喜酒,并把酒撒在新人身上,接着入洞房。洞房中无床,新人在房内祈祷4天,但不得同房。第4天人们才把床抬进去,第5天,新人下湖沐浴,婚礼才最后结束。

玛雅人是以男子为主的社会,妇女无继承权、无宗教权、无家庭地位,不能与男子共食,甚至走到街上都不能正视男人。婚前,未婚夫先要在女子家干五六天活,如岳父满意便可完婚。婚后如女子变心,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对私通者的要处以死刑。

塔拉乌拉斯印第安人的婚俗以女方为主动。如果姑娘看中了某个小伙子,便往他家里扔一颗石子表示对他的爱慕。另外一种婚俗是在民族节日——特斯吉纳节上,姑娘如果看中了哪个小伙子,就悄悄把小伙子头上的汗巾或项圈抢去。如小伙子也爱这个娘,就紧追不舍,然后他们共同到部族长老那里要求为他们证婚,结为夫妇。

美国印第安人的婚俗仍是传统的。例如男孩在青春期就要为娶妻做准备,20岁完婚;婚礼上共吃一碗玉米粉糊;新娘准备新屋,接新郎到此共同生活。离婚也简单,或丈夫回自己家,或是将丈夫的东西扔出屋外即可。

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婚俗比较复杂,不同部落婚俗的差异很大。例如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印第安人实行“抢婚”。“抢婚”的形式冬夏又不同。如果是冬天,一对相爱的青年男女准备结婚时,小伙子便事先悄悄藏在姑娘家附近。姑娘明知小伙子在外挨冻,却假装不知,自顾在屋里谈笑,以此“考验”小伙子。一旦姑娘出来,新郎会立刻冲上去,将新娘“抢”回家中。如果是夏天,新郎就可不必受挨冻之苦,直接“闯”入女方家中,拉起姑娘便走,虽是事先已定好,但姑娘还要按习俗哭闹一场,直到被“抢”走。在易洛魁人、钦西安人、萨利什人中仍保留着母亲或父亲的族外婚制。 

墨西哥提布龙岛上的昆卡克印第安人从订婚到结婚要经过三四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小伙子必须常常带上礼物去看望岳母,但却不能与未婚妻说话,当商谈结婚时,女方会向男方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如一支来福枪、一条独木舟等,有的甚至提出负担母亲和兄弟一个时期的生活费。墨西哥山区的惠乔尔印第安人,由于环境较封闭,他们的婚姻一直保留着古老的习俗。惠乔尔人青年的婚事是由父母包办的。按照他们古老的婚姻习俗,如果父亲相中了哪位姑娘,他首先要征求儿子的意见。儿子同意后,父亲便只身一人去姑娘家替儿子求婚。按惯例要进行五个晚上时间的劝说,提出求婚。女孩的父母就会前去征求女儿的意见。一般来说,女孩即使很满意这门亲事,也不会立即表示同意,他的父母就再劝女孩五个晚上。如果姑娘同意了,男方可由父母带着上门拜访。姑娘的母亲送给女儿一条褥子,她的父亲送一条毯子,还替女儿脱下裙子和外衣。并让她和未婚夫单独在一起。婚礼仪式是由惠乔尔族中的“沙曼”来主持。他面对盘中的婚礼餐,向“太阳文神”祈祷,祈求它给予这对年轻人美满婚姻。接着他把玉米饼掰成两半分给两个年轻人。等他们互相交换玉米饼后,就开始享用这顿婚礼餐。只要姑娘吃了那块象征结合的玉米饼,她就成了小伙子的妻子了。此时“沙曼”一手端着圣水,—手捧着鲜花,讲述着有关诸神和早期人类美好婚姻的传说,祝福这对新人白头偕老。

巴西的一些印第安人保留着姑娘首先求婚的权利。印第安姑娘如看中哪个小伙子,就会给自己的意中人带上一罐饭。如果小伙子吃完了,就表示同意这门婚事,随后举行婚礼;如果没吃完,则表示请求给予一定的考虑时间;如果拒绝吃饭,那就是回绝了姑娘的求婚。生活在巴西中部的博罗罗族印第安人就是这样,他们曾盛行“点心求婚”。男女婚配由女方主动求婚。求婚前,姑娘精心制成一种美味点心,放在一个铁锅里。当意中人路过家门时,姑娘在母亲的陪伴下,把盛放点心的铁锅亲手送给他。然后母亲向他转达女儿的爱慕之意。男方通常不立即答复。如果男方同意,就把姑娘的点心吃光,次日亲手送还空锅;如果不允,就让自己的母亲或一位近亲将点心原封不动退回。在巴西北部一些印第安部落的姑娘在接受小伙子的求婚后,要对他进行考试,方法多是陪他到野外去打猎,姑娘当主考官。如通过考试,姑娘认为小伙子是个好猎手,便可结婚,婚礼十分隆重。婚前男女青年还要聆听父母的教诲,以求婚姻幸福美满。巴西南部边境生活着一个印第安人女子部落,她们的婚姻形式是每一年之中要有几天和一个称为哈姆诺部落的男人欢聚几天,每到这个时候,妇女们就像庆祝节日一样款待前来欢聚的男人们。他们是她们共同的丈夫,实行群婚制。如果来客看中了该部落的某个妇女,这个妇女也愿意和他在一起,他们便跑到野外同居。如果生了男孩,来年欢聚时由男人带走,如果是女孩,仍留在妇女部落之中。对来客男子的接待只限于欢聚的那几天,平时是不可以的,如果哪个男子敢来,他就会受到惩罚 。

秘鲁的基巴罗部族印第安人实行男权至上的婚姻。如果一个男子看中了一个女子,这个女子不管愿意与否都必须做这个男人的妻子。反则不然,男子向女子求婚,只象征性地送给他所获得的猎物,而女方则要回赠自己捕来的鱼、种植的薯类和水果,就算订亲了。婚礼上,他们不许吃自己亲手捕获猎物的肉,他们将肉送给村里的其他人,而村里人再回送自己所捕获猎物的肉,进行交换。秘鲁的科尼沃印第安人仍实行近亲婚配和晚婚习俗。新婚男女皆须本部落人,男子年满24岁,女子年满20岁,方可成婚。青年男女有恋爱自由,但结婚须经家长同意。全部落人都要参加婚礼,痛饮木薯酒。科尼沃人崇拜太阳和月亮,因此,新娘在婚礼上要面对月亮发誓,以表自己的贞洁。然后举行舞会,全部落人都围着尚未婚配的青年男女载歌载舞,欢声笑语,而将新郎新娘冷落一旁,真是个喧宾夺主的婚礼。新婚夫妻则安然处之,此为该族传统习俗。 


思考题

信息来源

案例叙述整自于:http://www.jinyuxitang.com/article_detail_15.html 案例分析为自述。 案例延伸来源于:http://bbs.fanfantxt.com/ab242808.html 标题图片来源:http://www.henan100.com/marriage/2012/175034.shtml
浏览: 评论: 收藏:0
奇异的婚俗
案例编号:6764
洲:南美洲 国家:巴西
分类:风俗
上传时间:2015-11-19 18:05:02
分享者:余雯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