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从酒店去雅加达火车站,上了一辆出租车,那司机却一动不动地看着我。要知道我手上拿着两个大包,还有一个旅行箱,要在国内,司机早就下车帮忙了,更何况我还是个女子呢!我瞪了司机一眼,只好自己动手将行李放进了汽车后备箱。车到火车站后,我将5万盾(1元人民币相当于当时1200盾)的纸币交给司机,司机立刻下车帮我搬起了行李,我心里很奇怪,这哥们儿为何突然变得殷勤起来了。答案我立刻就知道了——当我准备向他要找的零钱时,那司机奇怪地看着我,竟然冒出一句中文:小费。后来听朋友说,印尼的出租车是不找零的,如果你没有零钱支付,那你多出的钱就是小费了,而且即使你有零钱,每次也要多付上千盾小费。如果你只按计价器的数目付费,司机是不给你开车门的,更别提为你提行李了,直到等你付给他小费。
印尼的“小费文化”闻名于全世界,他们不认为给小费是一种施舍,反而会觉得这是一种美德。
印度尼西亚 | 中国 |
支付小费是对服务的一种报偿,是一种美德 | 日常生活中没有支付小费的习惯 |
信息来源
案例引自:李敏,《印尼的小费》,《中国文化报》, http://news.idoican.com.cn/zgwenhuab/html/2009-01/21/content_27474488.htm,2009-01-21。 案例分析引自:人民网,《随笔:“千岛之国”——印尼印象记》,转引自东盟网,http://www.asean168.com/a/20140723/12612.html,201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