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晓明,在德国当交换生的学期只剩两个星期就要结束了,我很喜欢在德国教我国际关系的这个教授,讲课重点明确且课堂风格幽默自由。我需要最后写一篇结题论文,就可以给这门课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我认认真真地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在论文中引用了大量论语以及孙子兵法中的经典论断,并以“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作为论文的标题。我对这次的论文很有信心,觉得这是我写的最好的一次。但是一周过后,等到论文成绩下来时候,教授却只给了我一个D+。我很不理解,难道是教授不喜欢中国古语典故吗?字数也够,主题也紧扣这次的题目,到底为什么会得到这么低的分数呢?
很多中国学生的德语文章句子结构正确,词汇丰富,但德国人往往感觉语篇整体上不得体。原因之一是:语篇中,中国学生更注重文采,习惯使用大量的成语、谚语、套话,经常用成语或谚语作为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德国人则重视语篇结构。强调思路要清晰,语言有条理,表述有针对性。论证时力求严谨,避免泛泛而论。论证采用以下步骤:提出论点;列出对立论点;对双方的论点进行论证,展开讨论和进行评论比较;最后作出结论并表态(赞成或反对)。
德国 | 中国 |
德国更强调逻辑与个人观点、立场 | 中国的写作方式倾向引经据典加强论证 |
信息来源
标签: 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