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语言文字 > 一样的杜鹃,不一样的含义

一样的杜鹃,不一样的含义

案例正文

)K3AU~%4`MF6O~38J$T9@VJ.png

凯特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学习德语以及德国文化。在她学习过程中,杜鹃的不同含义让她迷惑不已。在我国民族文化中素有“子规啼血”、“布谷催春”这一固定文化形象。相比之下,德国文学作品及成语中“杜鹃”(Kuckuck)这种鸟的文化形象却不是很固定,它随一定的语境变化有显著的不同含义:(1)在德国古老的传说中,杜鹃鸟是可给人们带来幸福的鸟,它的叫声(一声表示一年)可预测人的寿命,还能告知闺中的少女何时出嫁。歌德在他的《春天的预言家》(《Frühlingsorakel》)称杜鹃鸟为“未卜先知鸟”。(2)由于杜鹃是把自己的蛋卵放在别类鸟巢里来孵化幼鸟,因此杜鹃在德国一些成语里具有了不道德、无情、冷酷的文化形象。(3)由于杜鹃发出的啼鸣声时而很近,似乎就在你的头顶上;时而很远,时而在那一边,时而在这一边,有时使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因此在 16 世纪时,杜鹃在德国的一些文学中成了“魔鬼”的代名词,是替代“魔鬼”的委婉语。

分析点评

本案例中,两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德两国对于杜鹃的含义就有不同。德意志民族和中华民族由于各自发展历程的不同,两个民族的文化就有较大差别,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含义。

差异点
德国中国
杜鹃含义不同于中国子规啼血、布谷催春
延伸阅读

除了杜鹃,另一个具有鲜明民族文化形象的词语是“龙”。《圣经》说“龙”是被圣乔治用大梭镖捅死的。德国文化中的“Drachen”龙是邪恶的动物,德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刺龙”的表演,德国对可恶的专门打人的警察叫做“龙”。而在中国封建朝代人们把“龙”作为皇权的象征,皇帝即“真龙天子”。时至今日,龙仍然是一种象征吉利的动物,所以汉语中有“望子成龙”一说。


思考题

信息来源

标签: 杜鹃文化内涵

浏览: 评论: 收藏:0
一样的杜鹃,不一样的含义
案例编号:5454
洲:欧洲 国家:德国
分类:语言文字
上传时间:2015-11-06 21:39:05
分享者:徐丽丽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