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主角:Q,女,23岁,中国学生
案例发生地:中国北京
案例来源:真实事件记录
案例叙述:
我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在一次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课的试讲课上,我进行了“连动句”的教学。当引出例句“我用筷子吃饭”时,依次叫学生回答“你用什么吃饭”。问到一名马来西亚学生时,她回答说“我用手吃饭”,我刚听到时觉得很诧异,脱口就问了一句“你用手吃饭啊”,然后就过去了。后来老师点评时点出了这个细节,说马来西亚的马来人确实是用手吃饭,所以不要表示得很惊讶,以为是学生故意和自己开玩笑。
不同国家在餐具使用上都有自己的不同习惯,在这一案例中体现出的就是如此。在中国人们多用筷子吃饭,而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有着用右手吃饭的传统与习惯。 案例中上试讲课的中国学生因为并不了解马来人用手吃饭这一事实,导致在上课时表现出惊讶的神情,还会引起误会以为学生是故意开玩笑。而马来学生只是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作答,看到试讲老师的反应,容易感到奇怪而生误解。所以面对我们平日习以为常的事情不能总抱有思维定式,不能想当然认为所有人都应当用餐具吃饭,差异只是餐具的不同,也要了解有些传统习俗是不用餐具吃饭的。并且还要补充的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人认为左手不洁,所以吃饭、递东西都是不用左手的,用手吃饭自然是使用的右手。
马来西亚 | 中国 |
马来西亚马来人用手吃饭 | 中国使用筷子吃饭 |
处理建议:
首先,在课堂上碰到这种情况不用惊讶,因为一些微小的面部表情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其次,在课后需要多了解自己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举例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减少诸如此类非预设事件的发生。最后,除了了解,还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如果是去到对象国并且自己又可以接受的话,可以尝试一下入乡随俗,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自己不想这样做也应当理解尊重。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