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低成本房屋分配方式是建立在完善的开放注册系统和中央数控系统基础上的,除此之外,马来西亚房地部还设计了一套信度较高的打分标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分配的公平。而且民众可以在注册系统中随时查看自己的轮候次序,跟踪监督政府的分配进度,保证了双方的信息对称。
与马来西亚按得分高低轮候的分配机制相比,中国经济适用房的摇号分配方式带有相当大的机会成分,一方面不能保证住房最为困难的家庭能申请到住房,另一方面摇号方式的暗箱操作成分也使其公平性大打折扣。
注册系统在马来西亚联网,其中央控制系统设在房屋及地方政府部,可对全马各州廉价或廉租屋的申请及批准情况随时监控,并有权进入各州政府保存的注册信息网。在第九个五年计划中,马政府计划对这些注册信息进行定时更新,并将修改申请者的条件,各州统一审核标准,除收入水平以外,申请购房的弱势群体(如单身母亲、家中多位受赡养者以及残疾人等)将优先购房。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对于低成本住房分配的相对公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会矛盾,值得中国在该方面进行借鉴和学习。
马来西亚 | 中国 |
低成本房屋公平分配 | 没有公平分配低成本房屋 |
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分配过程缺乏监管,违规操作现象严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并没有建立起联网的住房及个人信息系统,信息的缺乏和不完善也致使轮候次序并不能反映申请用户的真实情况,而采用摇号确定轮候顺序的做法又因为监管的缺失使得违规操作现象频发。以武汉“六连号”事件为例,武汉某经济适用房小区进行公开摇号,竟然摇中六个前后相连的号码,据分析此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小于千万分之一。而这正是一起依靠摇号作弊软件骗取经济适用房的案件,这类案件在福州、郑州等地均有发生。根据科尔内的短缺经济学理论,在对短缺产品分配中,与分配者的亲缘关系以及对分配者施惠的报答,都会影响到分配结果,这也正可以解释中国经适房目前的分配乱象。
分配流程的不公造成了人们对经济适用房政策的误解,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文化习俗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保障房申请用户的心理预期,正如郎咸平所说:中国式保障房的关键在于排队而非盖房。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