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是一位典型的拉脱维亚家庭的中学生。他的亲生母亲是一名英国警察,继母现在居住在美国,他有两个哥哥和五个姐姐,其中一个姐姐今年16岁,已经怀孕明年即将生产,但处于未婚状态。当他们听到中国的法定结婚年龄为“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后也表示不能理解。因为不同国家在法律制度上有着较大的差异。除了文莱,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也门之外,所有国家都进行了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而欧洲普遍以男性18周岁,女性18周岁为主,但是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表示女性在特殊情况或父母允许下可以降低年龄至16周岁。 我国在国情、文化和教育制度影响下一直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到如今,虽然国人思想变得开放,但还是注重真心的爱彼此敬彼此,用婚姻的形式去承诺一生。虽然离婚现象逐渐增多,但人们仍然羡慕共度一生的夫妻。这也是国人虽然现在把离婚挂在嘴边,但始终相信夫妻吵架床头吵床尾和,不愿分开的现状。另我国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因此当学生16周岁时正处于刚结束义务教育阶段,而接下来的阶段虽然每个家庭不同,但大多数会选择让孩子继续念书或者进入技校学习,因此学生本身也较少有结婚的想法和冲动。西方大多数人认为爱情是乐趣,而性是爱情的一个阶段。女性可以为爱冲动而生育,但如果发现这个人不是自己的归宿,也不会选择婚姻。他们对于婚姻很理性,但对于生育很感性。在福利制度良好的条件下,国家会帮助你抚养孩子,所以母亲也不会太过担忧。相对而言国外重视人的独立性,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当年龄达到18周岁即为成年人,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在孩子的抚养过程中,母亲也不用太过操心。当然,西方普遍人口较少,这也是有些国家鼓励生育的原因。
中西方爱情观婚姻观的差异是由于国情文化等多因素影响导致,在了解了这些因素后会有助于双方的理解和沟通。西方国家对于婚姻很理性,但对于生育很感性,福利制度好的国家,母亲不必要为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问题而担忧。而中国人普遍认为婚姻不是儿戏,养儿防老是目标,儿孙满堂是美满。这种对待生育和结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的是两国的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差别。
拉脱维亚 | 中国 |
法定结婚年龄18周岁 | 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
爱情是乐趣 | 不是以结婚为目的的爱情都是耍流氓 |
人口少 | 人口多 |
西方国家在对于爱情、性和婚姻问题上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在西方,没有结婚的人都称为单身,即使他\她们有女\男朋友和孩子,当然,这个孩子可能是现任女友的,也有可能是前任留下的。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惊讶的事。在中国奉子成婚和一夫一妻(一个男朋友和一个女朋友)屡见不鲜,但是未婚先育却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笔者以前有一个学生,她有6个孩子,但是至今未婚,而且6个孩子的父亲都不相同。
一、西方孩子抚养权的问题和中国孩子抚养权问题的不同?
二、西方继父、继母和中国继父、继母对继子的态度的区别?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