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中德双方在北京商谈有关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建立职教研究所的事宜。关于北京和上海,中德双方很快达成协议,但在与天津谈判时出现不同意见,问题在于德方一开始就声明,建成后的天津职教所应归国家教育部主管,而中方解释,建成后的天津职教所按常规应归劳动部门主管,但他们准备再去商量一下,并尽力找到一个令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由于中方不能按德方要求马上给予一个明确的答复,德方便表示放弃在天津建立职教所的打算,为此有关的谈判也到此为止,接着德方请参加谈判的五位天津代表离开谈判现场。第二天德方却组织、邀请其余代表去西山郊游。最后,在这一事件中方、德方主管部门与中方劳动部门和天津方面的合作关系因此遭到破坏。
在交际中,德国人倾向于直陈策略,表达立场观点直接明确,德方认为事情已经结束,他们已把自己的观点及时、明白地告知了中方,是中方自己没有就主管问题找到一个解决方法,请天津代表离开对德方来说也是符合逻辑的事情,因为他们已经与此无关。中国有句俗话说“买卖不成情谊在”,在交际中,出于礼貌或为了维护对方的面子往往是采取暗示策略,第二天的郊游在中方看来是缓和矛盾、改善关系的机会。双方对彼此行为做出了不同解读,由此造成误会。
德国 | 中国 |
德国重视最终的合作伙伴 | 中国商务活动中的买卖不成情谊 |
信息来源
王颖颖 顾士渊 郭金荣. 试析中德文化对“冲突”的不同理解及其原因. 德国研究,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