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的结晶,中美由于其地域环境、经济条件及认知结构不同,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使人们的思想具有了一定的方式,进而形成了中美人民特有的思维方式。因此,体现出了中美人民思维方式的不同特点:中国人强调整体,美国人更注重个体;中国人擅长感性直觉思维,美国人擅长理性逻辑思维。
中国人的整体观念根源于对自然界的朴素认识,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目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观察。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不可分割,互相影响,互相对应,把一切都放在关系网中从整体上综合考察其有机联系。这种整体性和综合性,其渊源可追溯到《周易》。《周易》以代表大地乾坤二卦作为起始,将象征万事万物的其余六十四卦置于其后,以天地位准则,将天地间的道理普遍包容在内,从整体上把握宇宙和万事万物,形成了概括天地间的世界体系,体现了一种系统的整体观。
与中国重视整体性相比,美国则更强调个体化或个性化。受基督教的宇宙观的影响,人是由上帝创造的,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有最高的个人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人的个体性。同时,美国人明确地将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精神和物质,现象和本质相区分,并分别做出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人与物质互相独立,物质又可分并有自己内在运动规律,这种的思想深深影响着美国,逐渐形成了美国人逻辑分析和个体思考的思维模式。
从社会关系上讲,东西方不同的哲学和认识论在社会历史背景中建构了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中国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用来关注外部世界,所以中国人的自我结构是依赖性的;相反,西方人生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体和自身的目标之上。在这个社会认知系统中,社会组织对认知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辩证和逻辑思维就是这种认知过程的特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特性一直保持下来,对生活在现在的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人的认知以情境为中心,美国人则以个人为中心;中国人以被动的态度看待世界,而美国人则以主动的态度征服世界。
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美人民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观察和反映着客观世界,对客观事物进行科学分析和思考,重视理论精神,注重民主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推动中美文化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