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和”的思想,赠答行为受“义理”的影响,所送礼物注重外在的包装;在中国,受“人情”的支配,更注重所送礼物的内容,礼尚往来,建立关系。在中国社会,人们靠的是“关系”。中国人赠答礼物时注重礼物的实用性。尽可能送对方需求的礼物。同时也考虑礼物的价值,选择多为贵重礼物。日本的赠答大致分三种。一是个人送给个人。在升学、婚庆等表示庆贺,疾病、灾难等不幸时表示安慰与关怀。二是“中元
”,“年末”等节日互赠礼物。三是企业给顾客赠送物品。通过赠送来宣传自己的公司,商品。其目的是明确的。赠答的目的是表示对周围人多年来的关照的谢意。“一直以来承蒙您的关照…,望今后…”等等的谢意。但觉得单靠语言有表达不足的感觉,于是配备了物品。通过赠送有诚意的礼物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中国人通过赠送贵重物品,建立圆滑的人际关系,礼尚往来维持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持和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日本还礼行为受“义理”支配。日本人还礼的原因有一项就是不想欠“义理”。日本人是因为不愿意违背义理,即行为规范。日本人在收到礼物的同时,考虑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还礼。收到礼物,必须还礼。这是日本人的原则。
互赠礼物是促进人际关系顺利进行的润滑剂。人们通过赠送礼物来增进双方的感情。但是因为民族的不同,所接触的民族文化也不同。馈赠文化的差异里可以窥视到该民族人们的心理差异。中国人怕欠“人情”,日本人怕欠“义理”。也就是说中国人还礼受“人情”的影响,日本人还礼受“义理”的支配。唯有了解彼此的思维方式与社会习惯才能做到更好的交流。中国人赠答礼物讲人情。礼尚往来为了求人帮助自己。日本人赠答礼物受义理的支配,日本人赠送礼物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帮助,而是通过有赠有还,来牢固社会这一群体中的自己的地位。只有充分了解对方国家的习俗和思维意识,才能更好地交流,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和发展。
案例来源:金竹善.浅析中日两国的社交心理——以馈赠礼物为中心[J].科技风,2015,14:240.
日本 | 中国 |
义理 | 人情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