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语言文字 > 从津阪东阳《夜航诗话》的唐宋诗评看中日文化之差异

从津阪东阳《夜航诗话》的唐宋诗评看中日文化之差异

案例正文

东阳的汉诗批评,自觉遵守“讳国恶之礼”的原则,他说:“凡国家不幸之事,臣子不当形之歌咏。不但讳国恶之礼,盖所不忍言也,况敢嘲弄之乎?”。因此他对于李商隐讽刺唐玄宗的《马嵬》诗颇不以为然:“显咏时事,彰君之恶,殊为失体。五六哂其弃杀,颇涉调剧;七八浅近太俗,丑诋尤甚。诗人比兴扫地矣。虽属对精工,词气宕逸,亦无取耳”。他还指责李商隐《华清宫》诗“不亦恶剧乎?”对于李商隐《骊山》“平明毎幸长生殿,不从金舆唯寿王”及《龙池》“夜半宴归宮漏永,薜王沉醉寿王醒”几句,他评论道:“此在当时,尤非所宜言……如李商隐诗,非唯失风人之意,亦全无臣子之礼矣……余于商隐,亦深憎无礼于其君云。

可见,日本人的“尊君”意识是如何左右东阳的诗歌鉴赏的。中国皇帝有了“权”才有“位”;日本的天皇则只有“位”,却没有“权”。中国历代的皇帝大多政务缠身,勤政是皇帝的美德,历代杰出的皇帝都是政治家;而日本则有所不同,武家专权的时代自不必说,就是在公家主政的奈良、平安时代,也是天皇之下分设太政官和神祗官,太政官下设左大臣和右大臣,负责国家政务。天皇只需认可太政官的决策,却并不参与,更不干涉。中国文学有“刺讥君上”的传统,是因为皇帝行使政治权力,对于国家民族的兴败存亡负有责任。皇帝的执政能力强,就能长治久安。而皇帝荒废朝政,昏庸无能,骄奢淫逸,就会陷国家民族于灾难。因此,历代政治讽刺诗,其对象大多是历代误国或亡国的君主。李商隐讽刺玄宗误国、南朝梁元帝亡国,就是以诗的形式追究君主的政治责任。

历史上,日本皇室也有许多悖反人伦的淫乱之事。然而历史上却未见有哪位歌人或诗人对此加以“刺讥”。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日本皇室不行使政治权力,也不承担政治责任。这种独特的权力结构决定了,居于上位者的权威建立在其地位之上,无论他们的能力如何,只要他占据这个位置,自然就有了权威。而且能够居于上位的人,其才能与其地位不一定要相符。

分析点评

研究日本汉诗批评,不能仅仅将研究局限在汉文学的范围内,批评者的日本文化背景也必须纳入视野,而思想意识、宗教观念、社会习俗又是中、日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太田青丘说,日本的儒者虽名为儒者,本质上都是日本人。他们是通过日本人的心智来理解并消化儒教的。同样道理,日本诗话的作者也是以日本人的心智来评价中国诗歌的。

案例来源:祁晓明.从津阪东阳《夜航诗话》的唐宋诗评看中日文化之差异[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5,01:21-28.

差异点
日本中国
日本化纯正汉文

信息来源

浏览: 评论: 收藏:0
从津阪东阳《夜航诗话》的唐宋诗评看中日文化之差异
案例编号:2674
洲:亚洲 国家:日本
分类:语言文字
上传时间:2015-09-27 20:51:10
分享者:邓军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无相关信息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