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关系在家庭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人们在不同文化的熏陶下,对待婚姻、对待配偶有着自己的模式与态度。
谈到婚姻,必然要从爱情谈起,中美的爱情观差别很大。在中国,相爱的人互表情愫是说一句“我爱你”,这往往被认为是一生一世的承诺,意思是:我现在爱你,将来爱你,永远爱你,甚至只能爱你,表明双方从此愿意共度余生、不离不弃。
在这种情愫的作用下,人们会习惯性地信守这个承诺,即使有时爱情已逝去,两人感情已经破裂,往往也会念及相处时间太久或者家庭等其他原因而走进婚姻的殿堂。按照中国传统的婚姻观,一旦结婚一般都讲究百年好合、一定终身。所以,当一方遇到了新的感情,导致婚姻结束时,那么无论婚姻内部有什么样的情况,人们都会谴责背叛婚姻的一方。中国人认为婚姻应该是一辈子的事,要从一而终,人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离婚的。离婚在中国人眼中是一件丢人的事,甚至被当做一丑事。在美国,情况则大不相同:首先,当两个年轻人说出“我爱你”时,只是代表我现在爱你,只是一种对当下事实的表述,绝不是承诺。在美国人看来,爱情永远是自由的,不应该受到任何因素的制约,因此,男女双方因为爱而结合,因为不爱而分开,一切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会受到任何道德上的遗责,相反,他们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才是不道德的。
中美两国对待婚姻的态度可从不确定性规避中找到部分原因。中国属于高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人们总是希望安定团结,拥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是大多数人的向往,而离婚则意味着生活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离婚后必然要重新寻找生活伴侣,会不会没有第一个好,家庭生活会不会变得太复杂等都是不确定的因素,人们总是担心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会产生更糟糕的结果,这就是人们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愿意离婚的原因。而美国属于低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人们认为未来本来就应该是不确定的,因此,中国人所担心的问题在他们眼中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愿意去接受这些不确定的因素。
信息来源
标签: 不确定性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