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是人们常见的动物,尤其是在古代的深山密林地区。由于虎自身的特点,使得人们对它敬畏有加。于是,人们把这种强烈的敬畏心态深深地印刻在语言文字中。在中国,以“虎”字组成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特别丰富,比如虎口逃生、调虎离山、初生牛犊不怕虎、武松打虎、虎背熊腰、虎虎生威、如虎添翼、虎视眈眈、虎口拔牙、放虎归山等等。
越南属于东南亚国家之一,气候土壤最适合老虎盘踞。所以自古至今,越南人对老虎的态度常处于“害怕”的情绪。“老虎”是山林中最凶恶的动物,人们用特别多的名称给它命名:“山林王”、“山林主宰”、“三十翁”、“赤鲁”等等。老虎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动物,但它的一些特性却被人们用来描述日常生活中一些褒义的事情,如“吃如虎”、“雄若虎”、“虎毒不吃儿”、“别摸虎须”。
中越关于“虎”的成语、谚语的对比
老虎的形态和气势,力量和强壮都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术、宗教等领域,尤其对东方的文化起着极大的震撼作用。中国人心中,老虎具有无可取代的强权与威武。在中国人创造出来的与虎相关的词语中,褒贬皆有,但无论是哪种感情色彩的词语,它们都与虎外形高大、性格勇猛有关。人们用虎的这些独有的特性来形容事物的高大勇猛和情势的危险。
越南文化中对于虎的看法和中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越南的气候环境适合虎的生存,越南南方地区形成的时间比较晚,以前那里只是一片山林,湖泽密布,山林里恶兽自由从横,湖泽里是属于鳄鱼的王国。人们的生活常被这种可怕的动物干扰,苦不堪言,但没有力量来剿灭它们,于是就慢慢形成了一种特别的“虎文化”。在所有越南人建立的“亭”(一种小型的寺庙)中,“虎”是人们敬拜的神灵,它获有自己的神位。“亭”大厅的屏风是敬奉它的位置,或者把老虎标版放在一个特大的玻璃盒里享受“人间香火”的供拜。
案例叙述和分析来源:陈志明.十二生肖动物的汉越成语及其文化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1.
越南 | 中国 |
中越两国文化对于“虎”的认知相似,并将这种敬畏通过语言文字形象的表现出来。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