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肴取材范围广而且特殊。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食材可以被中国大厨加工成美味。从菜肴的材料看,只要能吃并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蝎子、蚂蚁、毒蛇等,中国人都想方设法加工成菜肴,这些在日本餐桌上难以见到。敢吃才能增加材料的种类,除自然界的物质外,人工栽培饲养的如猴头菌、鹿肉、兔肉等也摆上中国人的餐桌,这在日本也很难见到。还有在中国广袤国土上生长的各类野菜,也是时下中国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日本菜多是蘸某种佐料食用,而中国菜则是做成各种滋味食用。中国人请客吃饭一定要富足准备,上菜时还要量大,不能吃得干干净净,一定要有剩余,日本则适度。特别是定食,对一般人恰到好处,对食欲差的人多一些,即使剩一些也浪费不大,这种适度的饭菜有利于健康。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由于日本地域狭小,物产不丰,尤其是“明治维新”之后,统治者的目光主要瞄准对外扩张和经济发展上,很少顾及吃了。因此,日本人从小就养成了“节约”、不奢侈的习惯。
案例来源:[1]侯巧红.浅析中日饮食习俗的差异及形成原因[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113-116.
日本 | 中国 |
食材范围 | |
观念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