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制度 > 认知差异

认知差异

案例正文

李晓雨是云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以当她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北部的一个中学任教时,也是满怀憧憬;但是她却发现来机场接她的学校人员对她很冷漠,从机场到学校8个小时的路途上几乎没与她说一句话。她知道绝不是因为语言不通。李晓雨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来接她的人,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说话。她只好一个人看着车窗外本来很美但不再觉得美的景色。到了目的地,司机和接待的人把她放到一间小房子里,就走了。房间里只有一张平板床,没有任何铺盖。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好几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又不知道商店在那里,身上也没有当地的钱币。晓雨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趴在床板上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她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对自己如此冷漠,为什么和她想象中热情好客的泰国人差距这么大。

分析点评

晓雨认为,既然语言相通,学校人员就应该和她多聊聊天,而不是“8个小时的路程几乎没有说一句话”;既然她是客人,主人就应该盛情接待,而不是“对她很冷漠,没有真诚的微笑”。这些都反映出了晓雨认识上的误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认为对方和自己没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料相差很远,就会困惑失望,甚至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正是由于她有一种“文化都一样”的心理期待,对于接待交际还是一套中国人的想法,以自己的思想揣度他人,又缺乏跨文化意识和经验。所以,她虽然人在异国,但思想还在“倒时差”,这些固有的想法成为晓雨从事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一大障碍。

差异点

信息来源

标签:

浏览: 评论: 收藏:0
认知差异
案例编号:11272
洲:亚洲 国家:泰国
分类:制度
上传时间:2017-12-05 13:57:35
分享者:赵蓉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无相关信息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