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1月19日到22日,代表50多个国家的不同文化团体在印地安纳州的展览大厅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印城国际节。100多个展点精心布置,展示不同国家的文化、销售传统工艺和美味佳肴,瞬间将美国的一个城市变成了“地球村”。缅甸展厅里用宝石绘制的图画光彩夺目;冲绳岛上的香包清香四溢;摩洛哥的肚皮舞惹得人们跃跃欲试;塞内加尔小伙子现场细沙作画引得人们驻足观望;瑞典、挪威等国家的展厅里描绘其风土人情,美景奇观的相片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各国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更是为印地安纳波利斯市的人们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这样的文化盛事当然也少不了印地安纳孔子学院,今年是印地孔院第三次参加,但是与往不同的是,今年的印地孔院在这个大厅里一枝独秀,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能够在今年的印第文化节中独树一帜,我们一早就开始构思,最后决定建一个具有古香古色中国元素的孔庙大门。同时,在有限的经费和物料购买难度大的条件下,我们决定自己动手。不要小看这个门,它是我们孔子学院集体智慧的结晶,富含团队合作的精神。早在几个星期之前,我们就开始着手准备了,从设计图到木头支架,到表纸再到细小的装饰,无一不凝聚着我们对办好本次国际节的决心和宣传中国文化的使命感。过程中有困难也有失败,但我们不断计算不断改进,为了做得尽善尽美,我们全部集体加班了好几次,虽然很辛苦,可每个人都觉得是值得的。好多外国朋友纷纷走过来询问我们关于这个庙门,关于孔子的故事,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他们进入这扇门彷佛进入了一个精缩的中国文化的王国,了解中国剪纸,书法,城市,古代四大发明,了解汉语言,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等等,这不只是一扇简单的木门,实际上这是我们孔子学院向世界展示汉语和华夏文明的一个窗口。  外国友人携家人来参加此次国际节,每当他们看到这个红色的“中国门”,都不禁走过来合影留念,每个人都对这个创意赞不绝口。大众的认同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今年我们的独特之处除了集体制作的红门,还有我们从美国人喜欢中国餐馆的签语饼受到启发,在曲奇里面加进了孔子的名言名句,我们叫它“Confucius Teaching”曲奇,大人小孩都很喜欢,我们定制了数千个,差不多都发送完,每个人掰开曲奇饼,仔细揣摩着英语意思,还不住点头,露出会心的一笑。 学校组织参观的学生们,拿着各自的“护照”穿梭于“地球村”,记录每个国家的语言,首都,货币和主要文化特色,并在这个“护照”上盖上各个国家的印章。我们孔子学院也有自己的印章,而且我们还把它做成了一次性纹身图片,好多小孩子都争着要贴在自己脸上,手上,胳膊上,嘴里还不停地说“真有意思!” 这次成功举办国际节,还要感谢汉办给予的大力支持,及时把文化体验中心的触屏体验电视送到我们手里,也成为这次国际节上一大特色。这是一个外国友人带着他的两个女儿,在听我们孔院中方院长张哲讲解如何使用算盘进行珠算, “珠算是多神奇的一件事,中国人发明的!”. 好多人都被这三个大电视屏幕吸引,停下来触摸体验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爱不释手。我们孔子学院美方院长徐造成博士也亲力亲为,耐心地向前来观看的每个人讲解如何使用触屏来了解不同城市 不同年代的样貌。为了更鲜明地体现中国特色,我们的志愿者还专门穿上了中国红的旗袍,很多美国女士们羡慕不已,有些路过的人都要一起合影,留作纪念。 最后出人意料地,我们被此次组委会评选为第一名,获最佳创意奖。虽然只是一个蓝色的花带,但这份荣誉是无价的,她是对我们“自己动手”的犒劳,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欣赏和认同,在这样一个国际节上,这是孔子学院的荣誉,是汉办的荣誉,更是中国的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