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直说 |
|
赖芳芳 2016-06-30 20:42:16 原创 |
|
案例正文:
在澳大利亚攻读硕士学位的第一年,L选择在寄宿家庭住宿。入学手续,课程学习,实验室工作,刚入学的L忙的没有时间跟寄宿家庭进行深入的交流,每天一早就出门,晚上回来时主人家已经睡下。一星期后,一切渐渐步入正轨,但睡觉成了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由于寄宿家庭距离学校比较远,每天L回到房间时已经很晚,但主人家几乎每晚都有派对活动,其他房间震天响的音乐和嘈杂的人声使得L无法安然入睡,第二天上午上课的时候总是昏昏欲睡。L很想跟寄宿家庭反映这个问题,但因为担心“得罪”寄宿家庭,他一直隐忍不发,实在忍不住了,就在电话中跟朋友抱怨,在了解事情的始末后,已经在澳洲生活三年的F建议L大胆地与寄宿家庭沟通,表达他希望寄宿家庭每天12点以后能减少娱乐活动的愿望。L鼓足了勇气开口,没想到寄宿家庭非常爽快的答应。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问题,L却闹心了好一阵子。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沟通方式和表达方法是澳大利亚教育的一部分。澳大利亚学生从小会接受来自于父母和老师关于如何用沟通解决问题的训练。这点,与更习惯用情绪沟通的中国人形成巨大反差。因为没有接受过就事论事的沟通训练,中国学生会出现很多令澳大利亚家庭不可思议,乃至抓狂的事情,也是一个现实存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