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式 |
|
颜慧佳 2016-06-30 19:46:04 原创 |
|
案例正文:
小李来澳洲居住在寄宿家庭。来澳洲半年后,小李渐渐感受到了中澳教育方式的差异。小李所在寄宿家庭的父母有一对正在上中学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学费生活费书费是跟家里要,然而自己的零花钱都是通过为父母做事情得来的,比如帮爸爸妈妈洗汽车,锄草,修整草坪等。寄宿家庭的父母说他们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成长,澳洲的孩子大多较早地开始打工赚钱,再大一些还会给父母交房租,伙食费。他们还告诉小李,他们中很多都从十六岁就开始打工赚钱,不打工的孩子少之又少,澳洲的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可以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做到学业工作两不误,培养他们成为有担当,负责任又独立的青年。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中国父母觉得抚养孩子是天经地义。中国父母从孩子出生到孩子的孩子出生,都似乎是为了孩子活着。在城市地区目前稍有好转,很多年轻人开始自己贷款买房子。可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多父母还是在辛辛苦苦半辈子为儿子盖房子娶媳妇,然后等媳妇娶进门,自己去住偏房或老房子,新房子要腾出来给儿媳妇住。 澳洲的孩子,从16岁开始就打工的人大有人在,从18岁开始往家里交房租和食宿费的更是稀松常见的事。而国内多数孩子国在大学期间,心安理得地接受来自父母的生活费和学费,勤工俭学的孩子只有特困生。当然国内打工机会少是种原因,不过随着社会的开放,提供给大学生工作实习的机会越来越多。因为人生中任何东西都不是天赐的,要自己去努力争取才得到。当然这个方面不是绝对的,西方也有懒汉二流子,坐吃山空领政府救济过活的,国内也有些父母教育得当,让孩子学会独立成长。这里说的是整体现象,西方孩子成长的过程相对独立,很早就开始打工赚钱,给父母交房子和膳食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