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正文:
小张是澳洲某大学的留学生。一天她受到澳洲同学的邀请:和他们一起吃饭。她愉快地答应了,并在那天穿的美美的赴约了。在车上的时候,小张才发现自己没带钱包,本想回去取的小张想到今天是同学邀请赴约应该是请客,就没有再返回家中取钱包。小张和同学们都玩的很开心,共进了晚餐之后,同学们纷纷掏出钱包买单,小张当即觉得又困惑又尴尬。困惑的是明明是受邀赴约,为什么要各自买单;尴尬的是自己忘带钱包,不能支付自己的那部分花销。最后在向同学说明情况后,同学为其垫付了她的那部分费用。
大家彼此道别的时候,小张和澳洲的同学寒暄道下次到她那里做客。澳洲的同学认真地想了想,问她什么时间,又因为有事向小张解释自己不能赴约。小张友好地回应说没关系,下次再约。可小张心里却有些困惑了,在澳洲和中国,邀请吃饭寒暄问好的差异,再次敲响了她恶补文化差异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