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尴尬的问候(图文)

段雪梅  2016-06-29 15:50:17  段雪梅原创
案例正文:

2015年,L先生作为公派教师到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任教。虽然出发前了解过当地的人文和自然,但抵达以后,初来乍到,一切都非常新奇和陌生,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到达佛得角的第二天,L先生和另外一位公派老师一起去拜访孔院的外方院长以及当地的工作人员,谁知道这第一次见面就闹了尴尬:当地的一位女老师见到L先生时微笑着主动伸出双手要行吻颊礼,从未有过这种经历的L先生本能的向后一倾避开了女老师,女老师非常尴尬,脸上一阵通红,其他的当地老师也面露迟疑,最终,第一次见面就这样尴尬的结束了。L先生觉得自己只是暂时未适应当地的风俗,时间久了自然就能接受,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当人们跟他行吻颊礼时,他仍然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有一种本能的排斥。

图片11.jpg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中国人之间比较正式和常见的问候方式是握手,除了非常亲近的关系,否则一般不会拥抱或亲吻彼此,特别是男女之间问候一般会避免比较亲密的动作,保持适当的距离。在佛得角,吻颊礼是一种常见的问候礼仪,表达一种热情以及对对方的重视和喜欢。成长于中国环境中的L老师无法适应和接受这样的问候方式,会增加他的文化不适应感,也不利于和当地人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