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宗教信仰(图文)

贾文静  2016-06-29 14:59:34  贾文静原创
案例正文:

小李是一名在校的汉语实习教师,在教学中接触了一些来自布隆迪的学生,并且相互很愉快。但是有一次,学生邀请小李老师去做客,然后就问老师为什么中国人不相信耶稣、不相信天主。小李简单解释一番之后,学生们仍然不依不饶,接着问小李是否有宗教信仰。小李很诚实地说自己并没有宗教信仰。然后学生都非常失望,并且说了一句“如果你不相信上帝的话,你会一直很倒霉”。其实中国人是很忌讳说“倒霉”这个词语,但是小李也很宽容,可能是学生的汉语水平有限,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学生找出基督教的电影和《圣经》给小李看,还一直说了很多,非要小李明白上帝是存在的。但是小李并不能接受,最后学生们也很生气,觉得小李不可理喻。小李也觉得委屈,宗教信仰是个人的事,不可以勉强别人相信。

图片2.jpg



延伸阅读:

在布隆迪,有85%的人口信奉基督教,其中天主教徒占总人口的60%,新教徒占25%。大约13%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另外有部分人口信奉原始宗教。布隆迪的传统宗教信奉伊玛纳(Imana),为一神教,被称为基郎加(Kiranga)的高级祭司是神和人之间的中介。祖先的灵魂也受到极大的尊崇。在布隆迪的传统宗教中也存在着魔鬼,其形式就是死亡。基督教的传播也受到传统宗教的影响,上帝的名字就是伊玛纳。在布隆迪,不要说任何亵渎他们宗教的话语,这样可能会惹来麻烦。虽然中布两国有着文化差异,但是对于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他们的文化,尤其中宗教。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很多留学生都是有宗教信仰的,作为汉语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宗教信仰以及宗教习俗,不触碰他们的宗教底线,不论是上课还是课下都要尽量避免提及宗教方面的问题。但是有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先提起宗教方面的事情,并且由于他们从小就开始信奉天主,对天主也是极度地虔诚。作为我们汉语教师,首先不要说任何不好的话。其次在学生问及的时候,如果不能回避,就要直接回答。可以表明自己的态度,自己不认为信仰宗教是一件坏事,但是自己并不相信,也请别人不要勉强自己。